我靠抽卡系统在古代搞造反
我靠抽卡系统在古代搞造反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我靠抽卡系统在古代搞造反 > 第53章 只知高家

第53章 只知高家

加入书架
书名:
我靠抽卡系统在古代搞造反
作者:
鲸眠
本章字数:
4038
更新时间:
2025-01-15

“老伯别担心,他就是昨晚吹夜风着凉了。”谢临朝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好声好气地向老农解释。

见状,孟骏硬着头皮道:“对……”

老农舒了一口气:“不得病就好,这年头要是得个病,家底都得被掏空咯。”

“老伯,你们这一带的粮食都减产了吗?还能不能有余粮可以卖出去啊?唉,我跑了好几趟地方了,各地的余粮都很少,收不上来多少斤。”谢临朝立马就给自已安了一个粮商的身份,以便打探情况。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已给的。

一看谢临朝细皮嫩肉,举止得体,身边又有仆从跟随,老农也就不奇怪能有个粮商的身份。

老农叹息一声:“咱们这里现在可卖不了多少粮食,等交完赋税,还得留一部分存粮过冬。”

“小伙子,你要是真的想要收粮,可以去往南边的松山县一带碰碰运气,那边应该有余粮。”

谢临朝:“为什么?难道松山镇那边的人运气特别好,粮食没有减产吗?”

她一边询问,一边在脑中飞快回忆起看过的有关松山县的文书卷宗。

松山县,是历年来陇西郡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县城。

原因很简单,松山县实行的是一年两熟的耕作方式,其他地方都只是一年一熟,种的少,收成自然也少。

谢临朝查过陇西郡的自然气候条件,刚好处于一年一熟和一年两熟的交界线,所以靠南边的县城松山县,有农户发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条件,于是慢慢普及到了整个县城。

而靠北边的百姓们,基本都延续着上一代的耕种方式,一年只种一次。

这都是陇西郡历来的郡守不作为,连一年两熟都发现不了,又或者发现了却没有进行普及。

老农张了张嘴,神色纠结,最终还是压低声音,开口:“你要是想去收粮,可得快点去,要是碰上了高家也去松山县收粮,你们可就什么都捞不着了。”

谢临朝明知故问:“高家?是哪个高家?是这里的大粮商吗?”

闻言,老农有些诧异地看了眼谢临朝:“你不知道陇西郡城里的高家吗?这可是陇西郡的土霸王,就算是郡守大人来了,都得客客气气的对待高家。”

谢临朝继续瞎编:“我是从隔壁郡过来的,当地同样粮食减产,不好收粮,所以才来这边碰碰运气。”

“还请老伯指点。”

老农摇了摇头,觉得谢临朝的家里人也太心大了,竟然让一个单纯不经世事的小少爷出门收粮,也不怕得罪人的。

他只好继续多嘴几句:“郡尉晓得不?手底下有两千守备兵。”

谢临朝:“知道。”

老农:“高家的大公子,就是陇西郡的郡尉。”

谢临朝惊讶地瞪大眼睛:“难道高家以权谋私?”

老农眼皮子一跳,差点从地上蹦起来:“嘘!小点声!可别被别人听见了,这要是传到高家的耳中,咱俩可没有好果子吃!”

“噢噢。”谢临朝乖乖点头。

老农喝了一碗水压压惊:“高家在陇西郡的排场可大着呢,咱们这些大半辈子都面朝黄土的老百姓,哪里能跟那些当官的老爷们作对?”

“每年秋收的余粮,有大部分都是卖去了高家的粮铺,价格低不说,如果偷偷卖去别的粮铺那里,一旦被发现,不出几日,就会有麻烦事找上门来。”

“小伙子,你是个外地来的粮商,不晓得高家的霸道,你可千万不要暴露粮商的身份,要是被高家的人知道你来这里抢他们的生意,指不定会给你使绊子。”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老农的那干巴如老树皮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丝的心惊胆战。

谢临朝尽职尽责的扮演一个愣头青,面上愤愤不平:“老伯,难道就没有人能够管得了高家吗?”

老农摇摇头:“唉,这还怎么管。”

“就连郡守大人,平时见到高家家主,都得礼让几分。”

“头上的那帮大人物都不敢管,谁还敢管得了高家。”

要是放在平时,随意一个陌生人来打听事情,老农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可眼下老农多日愁眉不展,急得团团转,才忍不住倾述出来。

今年粮食减产,等交完赋税,余粮就所剩无几,到时候还得被高家粮铺压价强买……

往年粮食多,就算被压价卖掉,总归还是有一些钱的,日子不算太艰难。

可今年没这么多的粮食卖出去,换不回来足够的银钱,无法置办足够的柴火过冬……那可是会死人的!

老农休息够了,也准备继续回田里干活。

临走前,谢临朝还问了老农一个问题:“老伯,如果今年的赋税被安王做主减免,你高不高兴?”

“减免?这哪可能呢?”

老农只当谢临朝是在讲一个笑话。

上头的大老爷们不压榨他们,就已经够他们感恩戴德了,哪里还奢望减轻赋税。

“如果真的能减,哪怕就减一成,老头子我也得天天在家里给安王磕头祈福咯……”

人走远,声音也飘远了。

谢临朝心情复杂的又去了好几趟陇西郡城附近的农田,时不时跟一些农户交谈几句。

松山县距离陇西郡城虽然不远,不过也得坐大半天的马车,谢临朝还不急着过去。

农户们只要一提起秋收赋税,全都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可若是提起高家,有人脸色大变,讳莫如深;有人咬牙切齿,低声咒骂……尽管人是多变的,但这些年,高家在陇西郡几乎可以说是只手遮天,行事愈发没有顾忌和遮掩,而用压低粮价,强收百姓手里余粮,再高价转卖出去的这一行为,竟然还算是轻的。

甚至,谢临朝还听到一些淘气的孩童,在追逐打闹间,嘴里还断断续续唱着一些顺口溜:

“陇西谁最大,举目望西天……陇西谁最高,青台千年松……”

“……恶鬼张大嘴,倾吞万顷粮。”

“……若问陇西在何处?世人只知登高楼。”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