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被围,惊动了不少人。
郡守府内,刚睡下不久的徐坤泰被吵醒,唤来管家询问情况:
“发生了何事?外头怎么乱糟糟的?”
郡守府管家:“老爷,安王派兵把高家给围了,说是高家谋逆,还行刺安王。”
“高思齐疯了吧?”
徐坤泰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
高思齐虽然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但也仅限于在陇西郡捞钱。
起兵谋逆?
高思齐是脑子进水了都不会去办。
陇西郡可是挨着北方的囤兵重地安定郡,高家前一秒举反旗,下一秒就会被边关的十万大军给镇压下去。
徐坤泰脑中忽然掠过了一个想法:难道是安王故意栽赃陷害,想要除掉高家?
“快再去打探消息,快去!”
“哎,是!老爷……”
可管家刚出去没多久,又小跑回来了。
“老爷,安王身边一位姓诸葛的谋士上门求见。”
“诸葛?”徐坤泰心头一跳,“快将人带进来吧。”
安王就蕃陇西郡,以徐坤泰为首的一干官员,自然在私底下打听过安王的不少事情。
其中,徐坤泰知晓有一位姓诸葛的年轻人,是安王身边最为器重的谋士、属官,不仅将王府长史之位授予此人,还让此人拿着安王府的令牌,来官府衙门查阅卷宗,调遣差役。
安王是王爷之尊,自然是不必亲自前来查阅这些繁琐的卷宗文书。
所以,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那位叫诸葛的年轻人,是安王的心腹之人,所以才将这么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他。
这半个月以来,徐坤泰也是见过几面诸葛亮的,对后者的初步印象:谈吐有礼、学识渊博。
这样的人,完全能够凭着自已的能力,科举当官,没必要当一个蕃王的属官,前途似乎一眼能看到头。
等诸葛亮过来的时候,徐坤泰也没有什么心思寒暄,直接开门见山:
“诸葛先生深夜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另外,安王为什么要深夜派兵去包围高家?可是高家有哪里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得罪了安王殿下?”
一身书卷意气的诸葛亮,面上温雅一笑,声音如清泉流响,让人不自觉就平息心中的烦燥之意:
“徐郡守不必紧张,草民是奉安王殿下的王令,特意上门邀请徐郡守去看一出好戏。”
“什么好戏?”
“青天为上,荡平一切魑魅魍魉!”
徐坤泰眼皮子跳了跳,联想到了高家被围以及高家从前的所作所为,心里突然浮现出一个荒唐的想法。
难不成安王这么快就要对高家动手了?
就不再等一等?
等站稳脚跟也不迟啊。
如今突然闹这一出,可谓是将所有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面对看似温和有礼,实则不容一丝拒绝的诸葛亮,徐坤泰无奈叹了一口气:“那本官要如何配合安王殿下?”
诸葛亮:“很简单,只需要郡守大人前去官府衙门,开堂审案,不消片刻,便会有遭受莫大冤屈的受害者们一一上门报案。”
“届时,郡守大人只需要秉公办案。”
“一切都有安王殿下做主。”
徐坤泰有被吓到。
“本官开堂审案?不会是要审高家吧?可高家那个……”
多年来的谨慎小心,让徐坤泰下意识想要退缩。
安王大闹特闹了这么一出,万一没有一棍子将高家全都打死,被高家翻盘了,安王是皇室成员,高家拿安王没办法,可不代表拿他这个没什么实权的郡守没有办法啊?
更阴谋论一点,若是安王以防万一,存着找他当替罪羊的心思……
对此,诸葛亮早有预料到徐坤泰会迟疑,刚准备开口劝说,却被一道清脆响亮如铜锣的女声打断:
“既然安王殿下盛情邀请,那我夫妇二人,自当听命。”
诸葛亮扭头看去,就见到一名步伐矫健有力,穿着锦缎衣裳的妇人,风风火火地进到厅中。
徐夫人豪爽一笑:“还请诸葛先生放心,我夫妇二人即刻便出发,前往官府衙门。”
诸葛亮点点头:“好。”
见到自家夫人出面,徐坤泰再如何不乐意,也只能应承了下来。
于是,三人便同行去了官府衙门。
眼下,天色已经有些灰蒙蒙的,虽没有完全天光大亮,但也能看得清脚下走过的每一步路。
经过一夜的发酵,高家谋逆一事在城内传得沸沸扬扬。
等到街上有骑兵宣扬安王即将升堂,当众审问高家时,城里的百姓们都一窝蜂跑去官府衙门口瞧热闹。
衙门的大门一开。
徐坤泰和诸葛亮一前一后地走了出来。
老百姓们不认识诸葛亮,但认识徐坤泰这位郡守,见到郡守都来坐镇,顿时意识到真的有大事要发生了。
诸葛亮见时机差不多了,他扬声向众人开口:
“各位陇西郡的父老乡亲们,我是安王府的长史,安王前些时日就藩陇西郡,私底下得知陇西郡今年秋收的收成不佳,深感百姓生存劳作之艰苦,想着将今年的赋税减至一成,能让老百姓们都能渡过寒冬,过个好年。”
听到安王竟然能减少赋税,原本还只是看热闹事不关已的老百姓们,顿时一个个都精神了起来。
身旁的徐坤泰心中暗暗吃惊。
安王竟然如此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