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舒儿……”魏旎抱紧慕容亦舒,整个身躯埋在她的衣袍之中。
慕容亦舒回抱着她,眼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住:“姐姐,姐姐如今……”嘴角的笑意越发邪魅,“越发……主动了呢!”
“舒儿,舒儿……,我……不想待在这里,要不……你带我走吧!”眼角含泪,双眸中蕴含着痴痴的情意,深邃、迷茫、而又……隐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
慕容亦舒一把将她抱起,坐到一旁靠椅之上,让她坐在自己腿上,眼中饱含着宠溺与深情:
“姐姐忘了,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你……不管你的母国——大魏了吗?”
“我……”魏旎眼角流下一滴沧桑的泪珠,“我……”
她抽噎着,不知所言,是呀,她怎么可以跑呢?她跑了,置魏王于何地?置大魏于何地?无论发生什么,国家,永远放在第一位!
慕容亦舒轻轻为她擦拭眼角流下的泪珠,“姐姐别哭,终有一天,舒儿,会带你走的。”
“舒儿!我想……”魏旎抱紧慕容亦舒,轻轻吻上她颈间,内心的渴望几乎快达到极致,自从她嫁到魏国以后,就再也没有和慕容亦舒“亲昵”过。
慕容亦舒脖颈有些痒,心中更痒,但还是一把抓住魏旎作乱的手(不想让她继续下去):
“姐姐,停!”
声音无比严肃。
魏旎愣愣的停下来,“舒儿~”
“姐姐,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现在……你是太子侧妃,我们……不应该这样!”
魏旎停下了手中动作:“好,我……我明白,你等着,等我和太子殿下和离之后,再光明正大的和你在一起。”
这些年和慕容亦舒的相处中,魏旎越来越了解慕容亦舒了,她虽然是一个顶级间谍,行事像幽暗中的影子一般,但是,在感情上,她喜欢正大光明,是谁的就是谁的,这种背着她夫君偷偷摸摸的,她……实在是……不喜。
从前,魏旎还没嫁人的时候,慕容亦舒一有空就来缠着魏旎,对她各种撩拨,各种诱惑,甚至多次和她酱酱酿酿……,那是因为,在慕容亦舒眼中……那时候,是正大光明的对喜欢的人的追求。
后来,得知魏旎的心意后,慕容亦舒就向魏父表明过心意,希望魏父成全,可是,却被魏父毫不留情的轰走了,还多次派家丁追杀她这个亡国公主(原来,自己的宝贝女儿,对自己口口声声非黎国太子不嫁,多年来拒绝多家贵公子的求娶,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和亡国公主厮混?简首太不像话了!)。
再后来,慕容亦舒又大闹魏旎与黎国太子的定亲宴,再次被追杀,魏父对这个阴魂不散的慕容亦舒,简首恨得头痛欲裂。
最后,魏父干脆什么都不管了,对自己这个(曾经的骄傲)的女儿彻底失望(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匆匆忙忙的就把她嫁到了黎国,黎国太子在外征战也不管了,和鸡拜堂也不管了,远离故土也不管了,只要她不跟着那个亡国公主慕容亦舒厮混,不让魏府颜面扫地,都无所谓!
于是,堂堂大魏郡主,就这么草草的成了黎国太子侧妃。
……
“舒儿~,你……别这么严肃嘛~”魏旎软软糯糯的靠在慕容亦舒肩上。
“姐姐,你再这样,我要走了……,你……”
话还没说完,魏旎就一口含上了慕容亦舒的手指……
“你……”
“舒儿……”
“我,出去一会儿……”
言罢,慕容亦舒抱起魏旎,将她放在软榻上,将自己关到另一个房间,信手翻了翻手中的账本。
……
栖梧宫,这座象征着黎国未来女主人的华丽宫殿,在晚秋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却也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清冷。
自那场盛大却冰冷的新婚之夜后,太子黎枫溪便如同人间蒸发,再未踏足此地一步。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森严的黎宫深处悄然传递。
皇后,黎枫溪的生母,端坐于自己的凤仪宫中,听着心腹嬷嬷的禀报,保养得宜的脸上非但没有愠怒,反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窃喜。
“哦?太子当真再未去过栖梧宫?”皇后端起描金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带着一丝刻意压制的平静。
“回娘娘,千真万确。”嬷嬷垂首,声音压得极低:
“栖梧宫那边,安静得很。太子妃每日除了晨昏定省,便是闭门不出,倒是个省心的。”
皇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省心?自然是省心的。
她起先听闻儿子黎枫溪对这位醴国来的和仪公主赞誉有加,什么“才貌双绝”、“心系黎民”(指陈诗曾参与赈灾),甚至在新婚之前就流露出明显的欣赏,心中着实捏了一把汗。
她生怕这位顶着“陈国第一美人”名头、又似乎颇有手腕的儿媳,会轻易拿捏住自己那心高气傲的儿子,动摇东宫原有的平衡,甚至……影响到她这个皇后在儿子心中的地位。
如今看来,倒是她多虑了。
新婚之夜,太子草草完事,便拂袖而去,至今不踏入太子妃寝宫半步,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定是那陈诗……不知何处惹恼了太子,或是……本身便有不妥之处?
皇后心中冷笑,什么第一美人,不过是徒有其表,或是心思深沉未能得逞罢了。
如此甚好!一个不得宠、根基不深的异国太子妃,才最符合她的心意。
不过……为了两国邦交的颜面,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嗯,”皇后放下茶盏,雍容地整理了一下袖口:
“太子忙于国事,一时疏忽也是有的。但太子妃毕竟是醴国公主,代表着两国的脸面。太子如此冷落,若传出去,恐有损两国和气,也显得我黎国皇室失了礼数。你去,寻个机会,提点太子几句。让他……顾全大局,莫要太过冷落太子妃了。”
“是,娘娘。”嬷嬷心领神会,躬身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