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月的时候,许大茂在师父的推荐下,去了卫生院的上级指导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参加了医师资格考核,顺利地通过了初级医师资格考核,被卫生院正式定级为十八级卫生员,工资每月四十二元。
医护人员工资分为二十一级,一级最高,卫生院里技术级别最高只能到十三级卫生员,再高就要到更高一级的医院了;就像食堂里的傻柱一样,最高,只能到六级厨师;想要高过六级,就要换地方
不同的地方在于,食堂里的厨师考核是厂里自已评的,卫生院的医生要接受上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这些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医生,考核成绩只记录在档案里,并不会发‘执业资格证’,只有街头开诊所,药铺,和乡村医生才会发证,不过这年月管理没那么严格,没证照样能行医。
这个事情到后世也常见,有些老医生行了一辈子医,是真的救人无数,就是通不过考核,拿不到证,对于这样的事情,通常都是民不告,官不究,要是有人把你告了,你就只能自认倒霉。
到了月底的时候,师父李甘松在下班的时候叫住许大茂:“大茂,你跟我也学了一段时间的医术了,马上就到元旦节了,也是时候让你和同门认识一下了,元旦那天,你带上你媳妇,来我家一趟,我带你认识一些同门长辈。”
“好的师父,到时候我一定准时到,我需要准备些什么吗?”
“不用准备什么,到时候人过来就行。”
“行,我知道了。”
……
背上自已的医药箱,许大茂就骑着自行车向家赶去,一路上,到处都是沿路乞讨的人们,以女性居多,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虽说伟人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如今妇女的地位确实有所提升,但在农村,女性地位依然低下,家里还有点粮食的家庭,都会让男丁留下,女性则外出逃荒,等饥荒过去了再重新回去,不少出来逃荒的家庭,都是一对父母带着几个女儿,带着儿子出来的要少一些。
街上乞讨的人多了,这些饿急眼了的人们,有时候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社会治安一度恶化,白天还好点,到了晚上,拦路打劫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应对恶化的治安环境,派出所、街道办、以及各厂子的保安队和基层民兵共同组成联防队,昼夜不停地地巡逻,打击犯罪,抓到就是从严从重处理,不如此,不得以震慑危险分子,尽管大部分出来逃荒的人都是老实人,但是饿极了,谁还会管那么多,就连街道上以前的街溜子,现在都不敢晚上出门了。
许大茂最近晚上外出送粮食,也是小心翼翼地,感知能力时刻开启着,小心滴躲避着街道上躲在暗处的人们。
黑市上的粮价也是飞涨,全国通用粮票都涨到三块五一斤了,粗粮也涨到一块钱左右了,听李家庄李支书说,他们村子晚上外出卖粮食的队伍也多次遭受打劫,好在这些外出卖粮食的都带着‘家伙儿’,抢劫的也不敢太过分,给他们一点粮食就放行了,村里既然承担着这么大的风险,许大茂也不能不表示,给他们的提成加大到了三成,每斤粮食许大茂收七毛钱。
至于娄家那边的卖粮队伍,许大茂还是按照每斤五毛钱,毕竟往外地运粮,风险更大。现在的娄振华对待许大茂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鼻孔看人的感觉了,对待许大茂也亲近了许多,每次和娄晓娥去娄家,都会好酒好菜地招待,并把许大茂拉倒书房,谈一些‘家国大事’。
回到四合院,大冬天的三大爷也没什么花可以浇,拿着扫帚,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上的已经扫过的雪,看到许大茂,高兴地说:“大茂,下班回来了,你那有‘安乃近’没有,最近天气这么冷,解娣有些发烧,你给上几片,让她退退烧。”
“三大爷,解娣发烧了,我去给她号号脉,开点药,发烧光吃‘安乃近’好的要慢许多。”
“大茂,不用麻烦,你给我点药,让她吃了,发发汗就行。”
两人正说着,院外,阎解娣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进了院门:“爸,我回来了。”
今年七岁的阎解娣现在上小学一年级,每天由阎解旷和阎解放带着上下学,果不其然,阎解娣刚进院子,后面阎解放、阎解旷还有棒梗也打打闹闹地进了院子。
三大爷略显尴尬地道:“我这不是备着,有备无患吗,好了,你赶紧回去吧,你家娄晓娥还在等着你呢。”
……
大冬天的,没事儿大家都在屋里围着炉子取暖,中院和后院只有几个孩子在跑闹,大人都躲在屋子里。
回到后院,先去自家南墙烧地火龙的地方看了看,添了几根柴火,这才掀开自家棉门帘,推开屋门,顿时一阵热气扑面而来,真暖和,脱掉外套,挂在衣架上。
娄晓娥听到声音,从卧室里走了出来:“大茂,回来了,小米粥,我已经煮上了。”
婚后这段时间,刚开始许大茂每天会用各种理由用医药箱带些饭菜回来,时间长了,娄晓娥也就不再问了,娄晓娥这人对钱没什么概念,许大茂的工资多少,从来不过问,也不要他上交,她自已的嫁妆就不少,加上每次回娘家,娄母还会塞给她不少钱,担心女儿吃苦。至于许大茂的粮食生意,娄振华也没和她们说过,越少人知道越好。
饭菜都是许大茂在空间里加工好,带回来的,至于汤和粥这些不方便携带的东西,则是在家里煮,毕竟成天生活在院子里,不开火也不想话,娄晓娥炒菜水平一般,只能说能吃,但是吃惯了药园空间里的食物许大茂,则是表示难以下咽,娄晓娥自已也不乐意吃自已炒的菜。不过娄晓娥煮粥和炖汤,那是真的有一手,不愧是有着谭家的传承。
山珍海味许大茂现在弄不到,鸡鸭鱼肉,许大茂却是不缺,但是这年月也不敢让娄晓娥在家经常做,尤其是吊高汤的时候,满院子的香气那是挡都挡不住,老聋子、贾张氏、阎埠贵纷纷上门讨要,既然有人带头,院子里的其余众人也有样学样,都拿着碗上门,一锅高汤,根本不够分,搞得来的晚的人家没分到,就指责娄晓娥小气,气的娄晓娥眼泪都流出来了。
许大茂后来知道此事后,也没太好的办法,总不能挨家上门吵一架或是打一架吧,后来想了个损招,弄了一些死老鼠,挨家挨户投放到他们家米缸里,让他们也恶心恶心。
起初,有家庭发现了米缸里的死老鼠,只当是正常事情(有些吃了耗子药的老鼠是会死在米缸里的),将死老鼠夹出来,同时将周边的粮食也给搓出来倒掉。但是米缸里出现死老鼠的家庭多了后,事情就不正常了。
院里为了此事,还专门开了大会,许大茂在会上也表示家里的米缸进了死老鼠,大家也都毫无头绪,只是隐隐感觉与许大茂有关,哪家只要与娄晓娥发生矛盾,晚上家里的面缸一准有死老鼠,可惜没有证据,三位大爷也不想将事情上报街道办,最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许家也就彻底被孤立了,娄晓娥在院子本身因为家庭成份太高,就很少有人和她说话,现在更是没人理她了。
从那之后娄晓娥再也不敢在家做味道大的菜肴了,许大茂也把谭家菜的做法要了过来,在空间里吊高汤,味道是怎么也不会传出来,而且一次一大锅,然后放到储物空间里,需要的时候取出一些,为了防止带回来的菜肴味道散出去,每次吃饭,两人都在阁楼里吃,毕竟成品菜肴的味道没有正在加工时是味道大,吃的稀粥,则是娄晓娥在家煮的,不能让人说娄晓娥在家什么也不干。
至于中午的饭菜,则是空间里出品的萝卜白菜,面条有空间自已加工干面条,每天给娄晓娥留点,娄晓娥自已在家将就一下,就这伙食,已经是院子里最好的了,老聋子时常趁许大茂不在家,过来蹭饭。
看来这个傻娥子对以前许大茂交代的话,根本没放在心上,对此,许大茂不想和娄晓娥多说什么,既然改变不了娄晓娥,那就报复一下老聋子吧。
通过透视,发现了老聋子埋在床底下的两口箱子,里面都是一些珠宝玉器,许大茂就将这些东西收到了自已的储物空间,只当是蹭饭吃的饭钱吧,至于老聋子丢失的这些东西什么时候能被发现丢失,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埋起来的东西,轻易不会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