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珍,怎么突然想起这事儿?”嫂子彭静眼中闪过惊喜。
以前自己提过几次重点小学的事儿,家里没人搭理。
谭家人认为孩子在厂子弟校念书挺好的,离家近,又都是厂里的人,安全放心。
小姑子这是受什么刺激不成?
“嫂子,小伟成绩不错,在子弟校念书可惜了,不如转到重点小学,将来考重点中学更有把握!”谭巧珍笑道。
“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彭静很高兴。
终于有人意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了。
“嗯,以前是我们对重点学校的认知不足,现在才知道,重点学校跟普通学校有本质的不同。
咱家还没出过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小伟天资不错,咱家有条件,就该让他念最好的学校。”谭巧珍拉着嫂子的手真诚道。
“爸、妈,你们呢?”彭静殷切地望着公婆。
“嗯,珍珍说的有道理!刚才我们还商量着,到时在学校旁租个房子,我去陪读,小伟不用每天来回奔波。”
胡大芬笑呵呵的回道。
“真的?妈,太好了!”彭静眼眶都红了,这一声妈喊的情真意切。
“妈,哪用得着惯孩子?让小伟自己赶车,锻炼锻炼!男孩子没那么娇气!”谭育明不想母亲受累。
“谭育明!”彭静气得瞪丈夫一眼,扯后腿的猪队友!
“行啦!就这么决定!小伟才多大,风雨无阻的天天早起赶公交,成年人都喊累,何况一个孩子!
没充沛的精力,怎么安心听课?
只是以后你们得自己做饭,我和小伟周五放假才回来。”胡大芬打住儿子的话。
“妈!让你受累了!”谭育明羞愧道。
“说那些做什么,一家人相互帮扶,和和美美的就好!
我现在还不算老,能帮一把是一把,以后老了,想帮都帮不了!”胡大芬笑道。
“妈,您放心,家里的饭菜我来做,不会让爸饿着!”彭静主动承担任务。
“嗯,辛苦你了!伙食费我每个月按五百给你。”胡大芬满意道。
“妈,不用,我们有工资,按理,该我们给你生活费的。”彭静越说声音越小。
厂子效益好,丈夫工资不算低,自己在隔壁厂子,效益差,只能拿基础工资。
结婚后跟老两口挤在一块儿,每月象征五十块钱,私下里婆婆会找借口将钱返给她。
他们自己的钱自己攒着,除了应酬和添置自己的日用品,算起来是在啃老。
以他俩的工资养孩子,够呛!多亏公婆补贴。
“你们的钱攒着,将来孩子上初中、高中,念大学、娶媳妇,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胡大芬摆摆手道。
一家人很快把小伟到树仁小学念书的事儿敲定。
“妈,树仁小学那么紧俏,不是想进就进的!怎么进?找谁?”谭育明挠挠头。
他一个工人,每天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就行,闲暇时和工友们、发小们出去喝酒吃饭。
都是厂子里的小工人,哪有什么门道?
“别人怎么进去的,咱们就怎么进去!”谭巧珍道。
那会儿的重点小学,主要收学区内的孩子,也有缴纳一笔高昂赞助费后录取的。
他们不属于学区内,只能交赞助费。
就这,还得托人找关系,要学校同意才行,不是你给钱,人家就要收,还得有关系。
而且,还要经过测试,资质差的,人家才不收,必须保障它的重点中学录取率。
“找谁?你有关系?”谭育明热切地盯着妹妹。
儿子出息,他这当老子的面上有光,谁不想望子成龙?
“我记得许老板家就在树仁小学附近,要不,咱们找找他,看看他有没有关系!”谭巧珍突然想起许大中。
前世她还钱,去过他家,就在树仁小学背后的巷子里。
他的孩子好像读的就是树仁小学。
“许老板?陪你去瑞城的那个建材老板?”胡大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瘦高、疏离的男子。
“对,就是他!”谭巧珍点头。
“明天咱们准备些礼品,上门感谢他的帮忙,顺便打听一下怎么进树仁小学!以及附近有没有房子出租。”
“你坐小月子,这大过年的去别人家不好吧?”胡大芬摇头。
有的人不在意,但有的人很讲究,特别是老人和生意人。
小月子还乱跑,甚至上门,会被认为是在霉人家,人家一年都不顺。
“咱们不去他家,邀请他去茶楼、咖啡厅聊就是!“谭巧珍笑道。
这事儿得她出面,只能用这个办法。
“成,明天咱们进城逛逛。”胡大芬拍板。
厂子在郊区,离主城区差不多有十公里,职工们每次去主城区,都戏称“进城”。
“这事儿不管成与不成,咱们都别嚷嚷,免得有人眼红!”谭父没啥意见,但还是叮嘱一番。
女儿家里的事儿闹得人尽皆知,多少人眼红不菲的钱财,招人惦记。
昨晚就来了贼娃子,这会儿再冒出小伟念重点小学,谁知道会有谁干出啥?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万一谁心里不痛快,见不得人好,把这事儿搅黄,找谁哭去?
“嗯,你们两个不许出去乱说!小静啊,你娘家那边也别提,就算是成了,别人问起,也不能说,知道吗?”胡大芬叮嘱儿媳。
“妈,我知道!”彭静点头。
“小伟,你也不能说!记住了吗?”胡大芬又叮嘱孙子。
“奶奶,我记住了!不能告诉别人我要去树仁小学!”小伟脆生生道。
树仁小学耶,比范嘉豪的育才小学还牛逼!
晚饭是彭静、谭育明两口子做的,公婆、小姑子助力他家儿子,没啥可感谢的,就只有做饭菜的手艺。
炖鸡汤、西芹炒腰果、酸辣炒鱼片、奶油松仁玉米粒、西红柿炒鸡蛋…
几乎都是清淡口的,照顾谭巧珍不宜吃麻辣重口味。
“哇,哥,看不出你还有这手艺!”谭巧珍尝了一口松仁玉米粒赞道。
咸香、鲜嫩、带一股奶油甜味儿,女人、孩子们最爱的口味。
“呵呵,经常在外面吃饭,看也看会了!”谭育明解下围裙,拿出酒杯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