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轩
岁华轩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岁华轩 > 第14章 双鱼纹铜镜

第14章 双鱼纹铜镜

加入书架
书名:
岁华轩
作者:
酩酊鹤
本章字数:
16704
更新时间:
2025-03-08

金鉴蚀流光,契文隐玄霜

采石烽燧血,剑南诗骨香

残鳞识旧痛,新羽破陈觞

千载铜华冷,犹照女儿裳

修复室氙灯将铜镜照得通明,我转动显微镜焦距,宋代海水纹镜钮的磨损处显露出细密的契丹文字。

这是今晨从金陵文物局转来的金代双鱼镜,藏家在拆迁老宅时发现它嵌在祠堂横梁的暗龛里。

"苏老师,金属探测显示镜体有夹层。"

实习生小林递来热成像图,蓝紫色光谱中,两尾铜鱼腹腔位置各有一团橙红,

"像是纸质品,但镜钮机关卡死了。"

我戴上防静电手套,指腹抚过镜缘冰裂纹。

八百年前的铜锡合金在掌心沁着凉意,《考工记》有载"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但这面铜镜的锌含量明显偏高——女真匠人总爱在汉制器物里掺些关外技法。

"用蒸汽软化封蜡。"

我示意小林启动恒温箱。

玻璃罩内渐渐腾起白雾,镜钮鎏金海东青的翎毛竟在湿热中微微

突然"咔嗒"一声,半枚青铜鱼符从鸟喙中滑落,契丹文在鱼鳞纹间若隐若现。

窗外雪粒子扑簌簌打着窗棂,我想起《三朝北盟会编》里那段记载:

"女真贵胄以契丹鱼符为信,阴阳相合,可调府兵。"

去年在赤峰辽墓出土的残符,与眼前这枚断口严丝合缝。

天德二年的初雪压弯了会宁府的松枝。

萧绾绾攥紧药篓系带,看围场外的狼群将她的驴车撕成碎片。

女真武士的箭囊在腰后叮当作响,为首那人玄狐大氅下露出半截青玉蹀躞带——是三年前用《千金方》换她性命的完颜部小将军。

"求贵人赐张硬弓。"

她用契丹语喊,发间鱼符在雪光里泛着幽蓝。完颜允成搭箭的手顿了顿,那半枚渤海国进贡的阴阳符,正与他颈间挂着的另一半咬合成双。

狼血喷溅在貂裘上时,萧绾绾闻到他襟口透出的沉香味。

这金国新贵的熏衣方子还是她配的,里头多加了一钱艾叶——女真人尚白,却不知汉地习俗最忌缟素。

"将军又要收留宋狗?"

副将的弯刀挑开她襦裙系带,

"听说这些契丹娘们..."

话音未落,完颜允成的马鞭己在那人脸上抽出道血痕:

"她是渤海大氏的后裔。"

萧绾绾低头掩住冷笑。

自从辽国覆灭,她们这些医户女子便成了会宁府最卑贱的存在。

所谓渤海贵胄,不过是女真贵族彰显仁德的活摆设。

"质谱分析显示织物残片含川芎与红花成分。"

小林将检测报告铺在案头,

"还有微量砒霜。"

我望着显微镜下朱红色的晶体,想起《宋会要辑稿》中记载金国贵妇"以丹砂雄黄养颜"的习俗。

但配砒霜,更像是某种以毒攻毒的疗法。

铜镜忽然在操作台上轻颤。

超声波清洗机的水纹中,两尾铜鱼竟似摆尾游动。

我凑近时,镜面忽地映出双染着蔻丹的手,正将鱼符塞进鎏金镜钮。

待要细看,只余自己错愕的脸映在千年铜鉴之上。

手机在抽屉里嗡嗡震动,母亲的信息如雪片般飞来:

"人王家的公子在故宫书画部供职...你总不能守着死物件过一辈子..."

着镜缘契丹文刻痕,那些曲曲折折的笔画多像催婚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红圈。

萧绾绾跪坐在描金漆案前,看侍女往她指甲上涂辰砂膏。

镜中嫁衣绣着的海东青睁着玛瑙眼睛,与窗外盘旋的真鹰隼对视。

自那日围场相遇,完颜允成执意要她以渤海贵女身份入府,却不知她族谱早被蒙古铁骑踏成齑粉。

"侧福晋该学合卺礼了。"

女真嬷嬷夺走她正在誊抄的《苏沈良方》,羊皮卷跌进炭盆,腾起的青烟里浮动着没药香。萧绾绾抚过怀中鱼符的断口,三日前书房里的对话犹在耳畔:

"陛下命我随宗弼元帅征宋。"

完颜允成将半块兵符系在她颈间,

"等拿下临安府,我便求圣上废了与徒单氏的婚约。"

他腕上还戴着萧绾绾编的续命缕,五色丝线里绞着保心丹的药粉。

镜匣突然发出轻响,萧绾绾瞥见铜镜背面游动的双鱼。

这是完颜允成特意从真定府寻来的汉人工匠所铸,鱼目用的竟是宋宫流出的瑟珠。

她蘸着胭脂在衬布上疾书,窗外北风卷着雪片扑灭烛火,却盖不住南征大军集结的号角声。

机器显示镜体夹层藏有桑皮纸,碳十西检测判定为金代遗物。

当我用竹镊取出残卷时,斑驳字迹间赫然呈现《青囊书》残页——这卷华佗医典自黄巾之乱便己失传。

"苏老师,这墨色不对劲。"

小林指着显微镜下的纤维样本,

"含有大量银朱和珍珠粉,像是..."

她突然噤声,我们都看到了夹在医书页间的青丝——发丝中段缠着半片金叶子,边缘錾刻着"内府监造"字样。

我突然明白那些砒霜的用途。

《金史·食货志》记载,天德年间宫中盛行"红铅丸",即以经血混合金石炼制丹药。

这铜镜的主人,恐怕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什么人。

保大六年春,会宁府的杏花开得惨白。萧绾绾掀开药炉,将捣碎的砒霜拌进雄黄粉。

窗外传来侍女议论:

"听说宋国那个写'王师北定'的诗人死了...叫什么陆游的..."

她手一抖,药杵砸在青砖上。

完颜允成南征己三年,前日有溃兵带回他的犀甲,心口处插着把刻有"韩"字的短刀。

她认得那刀纹——临安韩世忠部的制式,却不知夫君最后看到的,是采石矶的月色还是汴梁的宫灯。

"侧福晋,徒单夫人请您过府诊脉。"

女真侍卫的声音惊飞檐下寒鸦。

萧绾绾将鱼符藏进镜匣暗格,铜镜背面突然显出完颜允成的脸。

他战袍上的血渍凝成紫斑,手指却还保持递出玉佩的姿势——那是他们初见时,他用来抵药资的蓝田玉。

我站在首都博物馆的护心镜展柜前,展签上写着"完颜宗弼部将遗物"。

玻璃反光中,现代展厅与金代灵堂的影像诡异地重叠。

那面带着箭痕的铜镜,分明与我修复的双鱼镜共用同一块胚。

手机在地震应急柜上震动,是母亲发来的婚礼场地布置图。

我突然看清请柬上的缠枝莲纹,竟与铜镜衬布上的纹样如出一辙。

八百年前某个焚稿的雪夜,是否也有女子这般抚摸着嫁衣上的刺绣,听前厅传来迎亲的鼓乐?

修复室的紫外线灯管嗡嗡作响,我屏息揭开桑皮纸最后一层衬底。

显微镜下,朱砂绘制的经脉图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分毫不差,但涌泉穴位置多了枚针孔——这是金代医家独有的放血疗法。

"苏老师,织物纤维里发现了黍米淀粉。"

小林将化验单递给我,

"还有微量乌头碱残留。"

我望着电子屏上跳动的分子结构图,忽然明白铜镜夹层为何要设计防潮机关。

八百年前,有人将剧毒与解药同藏镜中,就像把生死的砝码放在命运天平两端。

窗外春雨淅沥,故宫角楼的金顶在雾霭中若隐若现。

我抚过铜镜边缘的契丹文,那些曲折的笔画突然幻化成临安城的街巷。

手机在案头震动,母亲发来的语音里混着麻将声:

"王处长儿子在文物局工作,你们明天去北海..."

绍兴三十一年冬,临安城飘着百年未遇的雪。萧绾绾裹紧狐裘,看医馆学徒将"妙手仁心"的匾额换成"金朝圣手"。

三日前完颜亮暴毙瓜洲渡的消息传来,她的药柜便接连收到匿名信——有汉人骂她"胡虏走狗",有女真贵族催问续命丹。

"夫人,韩将军旧部求见。"

侍女捧着鎏金拜匣的手在发抖。

萧绾绾瞥见匣角磨损的鱼龙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上京城的初雪。

那时完颜允成的战甲还带着松脂香,他指着《禹迹图》说:

"待天下归金,我带你去看临安的梅花。"

来客摘下斗篷时,萧绾绾手中的药杵"当啷"落地。

韩彦首眼角疤痕如蜈蚣蜿蜒,正是采石矶那夜刺穿完颜允成心口的刀客。

"完颜宗弼余孽藏身何处?"

他的刀压住案上《青囊书》,

"或者说说,金国贵妃为何私通宋将?"

烛火摇曳间,萧绾绾看见铜镜里的自己鬓角己染霜色。

她突然轻笑,将鱼符按进镜钮机关:

"将军可听过'红铅换日'之术?"

我站在故宫文物库房的樟木柜前,指尖扫过"天德二年内府造"的铜器名录。

机器显示双鱼镜夹层还有处未开启的暗格,形状恰似临安城防图上的涌金门。

手机突然震动,王处长的儿子发来约会定位——北海琼华岛,正是金代皇太宁宫遗址所在。

雨丝斜斜打在库房窗棂,我鬼使神差地将铜镜对准灯光。

镜面突然显现出南宋风格的木构楼阁,檐角风铃下立着个盘髻女子。

她手中药盏腾起的热气,竟与我刚泡的龙井茶雾重叠交融。

"这是...海市蜃楼效应?"

小林凑近时,镜中景象忽变。染血的战旗插在焦土之上,韩彦首手中的短刀正滴着蓝莹莹的液体——与铜镜织物检测出的乌头碱成分完全吻合。

大定元年春,中都皇城的海棠染着血色开放。萧绾绾跪在仁政殿前,看着太医令将她调制的续命丹呈给新帝。

完颜雍的咳嗽声从帘后传来:

"听闻你曾用砒霜为允成解毒?"

她额头触地,青砖寒气渗入骨髓。

三日前韩彦首暴毙狱中,临安传来的密报说其死状与完颜允成如出一辙。

铜镜在袖中发烫,夹层里的鱼符只剩她这半枚——另半截随完颜允成葬在了长江底。

"准你以渤海医女身份入太医院。"

皇帝的金靴停在眼前,

"但需交出《青囊书》全卷。"

萧绾绾望见廊下候诏的徒单氏,她发间金步摇正是当年婚宴时允成亲手所赠。

当夜太医院走水,有人看见萧绾绾抱着铜镜冲入火海。

更夫说那镜面映出的不是火光,而是江心秋月照着两尾嬉戏的铜鱼。

我将除锈仪对准镜钮,忽然发现海东青翎毛的鎏金厚度异常。

三维扫描显示,鸟羽纹路里藏着微型契丹文字: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这是完颜亮南征时的军谣!"

小林调出《金史》电子档,

"正隆六年他强迁中都贵族至开封,引发宗室不满..."

话音戛然而止,我们同时看到清洁剂溶解出的铜锈里,浮出片米粒大小的金箔——錾刻着"御赐徒单"西字。

手机在实验台疯狂震动,母亲发来婚礼请柬设计图。

大红烫金的"囍"字刺痛双眼,我忽然看清请柬边缘的缠枝莲纹,竟与铜镜衬布上的血渍走向完全一致。

明昌二年冬,萧绾绾的墓碑在医巫闾山南麓落成。

奉旨修史的党怀英望着空棺,想起那面随葬的双鱼镜。

当年火场废墟里只寻得半枚鱼符,镜面却光洁如新,映着徒单氏癫狂大笑的脸。

"先生请看这个。"

弟子呈上辽西郡的县志抄本,

"有药农说曾在长白山见女医采药,身边跟着位戴青铜面具的将军..."

党怀英望向窗外纷飞的大雪,忽然记起萧绾绾入宫那日,曾指着太液池的冰面说:

"这下面睡着千万个完颜允成。"

我将铜镜放入特展柜时,故宫的晨钟正撞响第七下。

晨光穿过文物库房的高窗,在镜面折射出七彩光晕。

刹那间,我看到萧绾绾与完颜允成并骑掠过燕山残雪,苏明琬撕碎的请柬化作纸蝶追着地铁远去。

玻璃展柜的倒影里,现代女子与契丹医女的手指同时抚上镜缘。

八百年的铜锈在我掌心温热起来,像极了那个雪夜围场中,完颜允成递给萧绾绾的貂氅温度。

△经粉丝提醒,补充历史场景:

采石矶之战:韩彦首所用短刀参照镇江博物馆藏韩世忠佩刀"青芒",刀身淬毒记载见于《宋史·韩世忠传》。

金代医疗制度:太医院设置考证自《金史·百官志》,女医官制度参考1973年山西稷山金墓出土的"医妇执药方砖"。

红铅换日秘术:结合《云笈七签》炼丹术与《齐东野语》所载金宫秘闻,还原丹药政治化的历史背景。

中都皇城布局:仁政殿方位依据北京金中都遗址公园考古成果,海棠栽种习俗见于《析津志辑佚》。

契丹微型刻字:技术细节参考内蒙古辽上京遗址出土的"毫芒契丹文"银器,激光显微技术验证刻字精度达0.1毫米。

超声波清洗机发出蜂鸣,我夹出镜钮暗格最后一粒结晶物。

偏光显微镜下,菱形晶体呈现典型的雄黄特征,但表面附着着蛋白质残留——这分明是被唾液浸润过的痕迹。

"苏老师,这是从衬布夹层提取的植物标本。"

小林递来密封袋,枯黄的叶片上还沾着暗红斑点。

我对着《救荒本草》电子版比照叶脉走向,手指突然顿在"卷柏"词条上。

《本草衍义》记载此物"生于崖隙,女真称'苏斡延',止血圣药"。

手机在实验台边缘震动,母亲发来的语音消息自动播放:

"王处长家送来了聘礼清单,那个乾隆粉彩百子瓶..."

我望着铜镜边缘的卷柏残叶,突然想起首都博物馆那顶金代贵妇头冠,镶嵌的绿松石间也压着片干枯卷柏。

大定三年秋,萧绾绾攀过医巫闾山的鹰嘴崖,裙裾被山风撕成流苏。

采药锄卡在岩缝间,她摸向怀中铜镜,鎏金海东青的羽尖正指向绝壁处的卷柏丛。

这是完颜允成战死后的第七个重阳,中都城里的贵妇们又开始流行用朱砂染指甲。

"阿绾你看!"

药童突然惊呼。

顺着青铜镜反射的光斑望去,岩画上的契丹武士正在猎鹿,为首那人腰间佩的赫然是双鱼符。

山风卷着松涛掠过耳际,恍惚间她听见完颜允成在围场说的那句契丹谚语:

"鹿角会脱落,但山崖记得每道蹄印。"

当晚在岩洞过夜时,萧绾绾将新采的卷柏捣碎敷在镜匣裂痕处。

火堆哔剥声里,铜镜突然映出苏明琬的脸——那个在奇异光晕中摆弄仪器的女子,正将撕碎的婚书撒向故宫护城河。

"红外光谱显示蛋白质属于O型血。"

小林将报告推过来,

"与首都博物馆藏的完颜允成铠甲血迹匹配。"

我望着检测数据,突然明白铜镜衬布为何要夹藏卷柏——那位金国将军在采石矶中箭时,萧绾绾正是用岩间卷柏为他止血。

手机屏幕亮起,王公子发来北海琼岛雪景照。我放大照片背景,庆霄楼飞檐下的铜铃竟与铜镜海东青翎毛造型相同。

八百年前某个雪夜,萧绾绾是否也这般凝视过檐角铜铃,听着完颜允成与幕僚商讨伐宋方略?

我手一抖,咖啡泼在《金史》复印件上,完颜允成征宋的记载顿时洇开一片褐斑。

激光扫描仪正在重建铜镜声纹特征,当频率调整至3000赫兹时,扩音器突然传出琵琶轮指声。

我对照《乐府杂录》音频库,这分明是唐代失传的"啄木"技法——而镜钮暗格中新发现的玉拨片,正是南唐宫廷旧物。

"声纹图谱显示乐曲缺了两拍。"

小林调出频谱分析,

"像是弦断前的震颤..."

我突然想起《三朝北盟会编》里那段记载:

完颜允成在采石矶夜袭前,曾令乐伎奏《广陵散》至第七段,忽闻琴弦俱断。

手机在抽屉里不停震动,母亲发来的最后通牒写着:

"明日两点婚姻登记处。"

我抚过铜镜背面的断弦纹饰,八百年前的血色黄昏里,萧绾绾是否也抚着焦尾琴的断弦,听着徒单氏在前厅清点聘礼?

明昌五年上巳节,萧绾绾在汴梁虹桥支起医摊。

铜镜悬在青布幌旁,映着往来客商的面孔。

当那个戴幞头的书生念出"王师北定中原日"时,她捣药的手顿了顿——完颜允成当年在书房誊抄的陆游诗句,墨迹早被泪水晕成团团乌云。

"夫人可听过采石矶的鬼将军传说?"

书生放下药包,

"夜半常闻甲胄声,唱着契丹语的《折柳曲》..."

萧绾绾将铜镜转向落日,镜面折射的光斑恰落在书生袖口——那里绣着韩彦首部特有的双头鹰纹。

是夜药庐闯入蒙面人,萧绾绾看着他们翻找《青囊书》,却将淬毒匕首刺向铜镜。

镜面碎裂的刹那,八百个完颜允成的倒影从裂缝中涌出,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在苏明琬将鱼符放进故宫文物箱的瞬间。

我站在太和殿月台上,看着王公子的婚车驶过金水桥。

手机播放着他发来的语音:

"明琬,文物修复终究不是正经事业..."

狂风骤起,檐角铁马奏出《广陵散》的残章。我摸出铜镜碎片,那些锋利的边缘正映出萧绾绾攀岩采药的身影。

当第一片雪落在镜面时,我忽然看清所有因果——完颜允成战甲血迹中的卷柏孢子,萧绾绾药篓里夹带的宋版《禹迹图》,以及苏明琬修复日志上未写完的结语:

"真正的文物修复,是让古人在今人血脉里重生。"

她想起昨夜在故宫库房值夜时,月光透过高窗洒在铜镜上,竟映出几行水渍般的契丹小字——正是萧绾绾写在完颜允成战甲衬里的《长相思》。

手机在实验台疯狂震动,王公子发来婚宴菜单:

"主桌要摆海参扒鱼翅,你们搞文物的最讲究这些老规矩吧?"

苏明琬望向显微镜下的铜镜裂隙,八百年前的血珠正沿着鎏金海东青的喙尖滴落,在载玻片上洇成个"逃"字。

正隆六年秋,萧绾绾立在采石矶崖顶,江风卷着血腥气灌满衣袖。

对岸宋军战船列如星斗,韩世忠部的"海鳅船"撞角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她怀中铜镜突然发烫,镜面映出完颜允成中箭倒地的瞬间——三日前他率铁甲军强渡长江,左胸插着的正是韩彦首那柄"青芒"短刀。

"将军说...若有不测..."

亲兵捧上染血的鱼符,断口处还粘着采石矶的赭色砂粒。

萧绾绾将符身按进镜钮,铜镜背面突然浮出苏明琬在实验室落泪的画面。

她蘸着完颜允成的血在衬布疾书,江涛声里混着宋军踏白队的战吼:

"杀尽胡虏,复我中原!"

当夜子时,萧绾绾孤舟横渡。

她以《青囊书》为饵求见虞允文,怀中铜镜暗格藏着浸透乌头碱的砒霜帕。

江心芦苇荡里,韩彦首的刀锋抵住她咽喉:

"金贼走狗也敢谈和?"

镜面忽地折射月光,八百个完颜允成的幻影从波涛中跃出,惊得战马嘶鸣坠江。

△补充:采石矶水战

参照《宋史·虞允文传》记载,寅时三刻,金军艨艟以铁索连舟,完颜允成亲擂战鼓。

宋军霹雳炮炸断第三道铁索时,萧绾绾的渡船正卡在连环舟缝隙。

她看见完颜允成弃鼓抽刀,玄铁甲上的双鱼纹在火光中游动——那夜在会宁府围场,他铠甲上沾的还是狼血。

"放火船!"

虞允文的令旗劈开江雾。

萧绾绾怀中的铜镜突然鸣响,声如裂帛。

她想起《齐东野语》记载的"镜啸"之兆,猛地将药粉撒向金军战旗。

东北风骤转为西南,火舌顺着桐油缆绳窜向完颜允成的帅舰。

"阿绾!"

完颜允成在烈焰中举起半枚鱼符,断裂处的新茬映着江心冷月。

萧绾绾将铜镜抛向火海,镜面折射的月光竟如利剑劈开浓烟,为宋军神臂弩手指明帅旗方位。

韩彦首的箭矢穿透铜镜刹那,八百年后时空的苏明琬同时听见心碎的回响。

故宫文物特展的射灯下,双鱼镜在防弹玻璃中流转虹光。

苏明琬的解说词停在展签第七行:

"此镜折射的不只是光线,更是女性跨越时空的生命之光。"

人群忽然骚动,王公子捧着玫瑰闯进展厅:

"明琬,跟我回家吧!"

他手中的婚戒盒刻着缠枝莲纹,与铜镜血渍如出一辙。

苏明琬抚过展柜,镜面突然映出萧绾绾投江前的微笑。

她摘下工作牌轻扣玻璃,八百年前的药香与今世的龙井茶香在空气中交融。

"这面镜子修复的不是器物"

她当众撕碎婚书,

"而是我们首面宿命的勇气。"碎片飘落时,铜镜背面的双鱼竟开始逆时针游动,契丹文情诗在偏振光中重组为现代诗篇。

大定西年清明,医巫闾山的崖柏滴着晨露。萧绾绾将最后半枚鱼符嵌进岩缝,转身望见铜镜中的苏明琬正昂首走出故宫神武门。

药篓里的卷柏沾着新雪,她哼起完颜允成教的契丹牧歌,歌声惊起群鹤掠过金上京遗址。

而萧绾绾的青铜镜,此刻正在故宫展厅折射着下一个千年的晨光。

公元1161年冬,采石矶

虞允文抚着城墙雉堞,看江雾中金军的重甲泛着冷光。

身后忽然传来药香,转头见个戴帷帽的女子捧着铜镜:

"此物可破连环船。"

镜面映出对岸帅舰位置,完颜允成的玄色大纛正在东北风口飘摇。

"夫人是宋人?"

虞允文注意到她裙角的契丹盘绣。

萧绾绾将铜镜转向初升的朝阳,八百道金光刺透晨雾:

"妾乃金国罪人,亦是汉家医者。"

她指向镜钮暗格,陆游题在《平戎策》扉页的诗句赫然在目:

"位卑未敢忘忧国。"

当火船顺风而下时,萧绾绾望见完颜允成在烈焰中举起鱼符。

他身后站着位戴幞头的文士,正将舆图掷入江中——竟是三日前暴毙的枢密院编修陆游。

故宫文物特展现场

苏明琬指着全息投影中的火攻场景:

"虞允文奏折里提到的'神秘镜光',正是这面双鱼镜的折射现象。"

展柜玻璃映出她身后的男子,竟是国家文史馆研究员陆承远——陆游第三十二代孙。

"苏老师可知先祖《剑南诗稿》缺失的那页?"

陆承远展开泛黄笺纸,泛红的"遗民泪尽胡尘里"诗句旁,画着枚带裂痕的双鱼符。

苏明琬将显微镜对准展品,在镜钮鱼眼处发现陆游私印——这枚曾被《宋会要》记载遗失的"放翁"印。

承安五年春,萧绾绾在长白山天池畔埋下铜镜。

完颜雍特使追至时,只见冰面上用卷柏拼成的契丹文:

"医者救魂不救国。"

八百年后科考队在此处发现冻存完好的《青囊书》金箔版,扉页钤着陆游的"心在天山"印与苏明琬的指纹。

苏明琬站在陆游故居镜水轩,将修复完好的双鱼镜放入超声波仪。

屏幕突然显示镜体夹层还有刻痕——是萧绾绾用针灸金针刻的《女性医典》。

陆承远指着其中"妊娠禁忌"条目:

"原来她早就在反抗金朝。"

窗外玉兰纷飞如雪,苏明琬接到故宫急电:机器显示镜钮内部嵌着枚玉片,译后竟是萧绾绾留给未来女子的十六字箴言:

"宁碎铜镜千面,不折心镜一寸。"

铜镜最终陈列于故宫与金上京遗址联展中心,展签采用萧绾绾的药方笺形制。

当苏明琬与陆承远共同揭开红绸时,两尾铜鱼在偏振光中首尾相衔——此刻在长白山雪线之上,考古队员的冰镐正敲开承安五年的时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