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人性天书后传
绝密人性天书后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绝密人性天书后传 > 第147章 职场领导的五种认知层次

第147章 职场领导的五种认知层次

加入书架
书名:
绝密人性天书后传
作者:
成事之道
本章字数:
5470
更新时间:
2025-07-02

《大明王朝 1566》,适合国人体质的现代职场宝典!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往往不是外在的能力,而是内在的认知,职场上也是一样。

认知越高,看待事情的角度往往就越全面,为人处事便会更通透圆滑。

如果你仔细观察,往往会发现越是高层职场人,越是有着独特的认知体系,而越是基层的职场人,认知就越不成体系。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大明王朝 1566》里的五层认知体系,大部分低级领导都在前三层,能做到第五层的都是堪称神人的存在。

一、不守规矩的蛮干者

这一层的典型代表就是郑泌昌,何茂才。

两人作为严党安排在浙江的鹰犬,借改稻为桑之名,行土地兼并之实,为了捞钱肆无忌惮。

甚至为了逼迫百姓卖田,干出了毁堤淹田,私通倭寇这种上犯天理,下无国法的事情。

在他们眼里,除了严世蕃和严嵩,没有任何规矩能限制他们,媚上而欺下,置百姓死活于不顾。

就像是职场中的某些领导,为了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视员工权益为粪土,极力压榨下属就只是为了向上逢迎。

为此,什么规矩在他们眼里都不好使,只知一昧蛮干,最后惹得整个团队人心惶惶,舔了上司却失了人心。

这种人的行为,其实就像是郑何两人掘开的新安江大堤,一旦开了口子,就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淹没的不只是自己的团队,最后还有他们自己的所有野心。

他们的结局就是权力与傲慢的悲剧,他们以为自己手里的那点权力能让人屈服,却忘记了作为一位管理者最基本的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无论是对谁而言,权力从来都不是为所欲为的工具,而是服务于人的责任。

这一层的代表便是严党二把手,被称作小阁老的严世蕃,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要说聪明,严世蕃是真聪明,但要说糊涂,他也是真糊涂。

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严世蕃的眼光只不过是战术层面的短视,却没有战略层面规划。

对于这种领导来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看得到眼前利益,但却看不到长远的危机,为此不得不牺牲更大的利益来为危机买单。

就像严世蕃一般,只看到改稻为桑成功后自己能捞多少钱,能在皇帝面前露多大的脸,但却没有意识到毁堤淹田之后会给整个严党带来多大的麻烦。

胡宗宪上门求见老师严嵩,为的就是统一口径,好在嘉靖面前给严党留一线生机。

但严世蕃却为了逞一时之快,把胡宗宪拒之门外,最后要不是胡宗宪心里还牵挂着严嵩,恐怕整个严党都得败在毁堤淹田这件事上。

严世蕃的教训,只说明一个道理:做领导,需要的是大格局,而不是小聪明,看得远,才能走得远。

聪明只是一时的,智慧才是长远的,小聪明永远抵不过大智慧。

严世蕃总以为靠着自己的聪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以把两京一十三省都扛在自己肩上,但却忘了大格局需要大智慧的支撑才能走得下去。

严世蕃的失败,是对所有管理者的警示: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小聪明而得意,一叶障目之下就不可能有远见,更不可能有格局。

三、高谈阔论的理想主义者

高翰文,从翰林院编修,一跃成为杭州知府,起因就是自己所提出的“以改兼赈”方略深合严党心意,于是便被严世蕃从翰林院拎了出来,扔进了浙江这个是非窝。

但残酷的现实很快便让心怀天下的高翰文彻底崩溃。

先是沈一石给高翰文看的账本,悄悄掀起一角朝局黑暗展示在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面前。

后来又是精心设计的美人计,让这位风流才子无所遁形。

他本是为了国家和百姓毅然来浙江实现自己一身的抱负,但最终却因为缺乏实践被现实狠狠地教训了一通。

剧中胡宗宪有句经典台词:“圣人的书是拿来看的,拿来做事百无一用。”

而高翰文之所以输,就是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世间事,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理想再,也需要实践的托举,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徒有其表罢了。

高翰文的经历其实并不罕见,职场中也有不少领导类似于高翰文这个角色。

他们平常总是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一张嘴就是公司战略,企业发展,但让他们到一线去解决问题,便一筹莫展。

可现实是理想固然很重要,没有理想的领导不可能有成绩,但理想再重要,也不能忽略了实践,没有实践的理想都是空想。

西、坚守原则的能者

有人说剧中的海瑞死板较真,不知变通,但如果把海瑞放到基层,却绝对是一个有能力,能干事的好领导。

虽然他的不知变通让他成了官场中的异类,因为孤高而难以融入,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坚守,才让他能体会到底层人的不易。

同时海瑞又是一个干事的人,只要他认准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做到。

就这一个特点就能把那些只会夸夸奇谈的低级领导甩出十万八千里去。

更难能可贵的是海瑞不是一个媚上的人,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和权衡,明是非,知对错。

不像职场里的很多领导,与其说是以公司需要为导向,倒不如说以上级需要为导向。

每天挖空心思就为了哄着上级领导开心,你糊弄我,我糊弄你,最后把整个团队的发展都给搭了进去。

海瑞的故事其实就是“现实”和“原则”的较量。

每一个管理者其实都应该自问:职场的确很残酷,但为了暂时的苟且,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又是否值得,能否长久呢?

同时作为一个领导,又该如何在上级和下级之间平衡呢?

“究竟什么时候该满足上级需求,又该在什么时候照顾下级感受呢?”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有时间,有精力去干实事,做正事,否则你的精力只会被白白浪费在无意义的内耗当中。

胡宗宪、吕芳把他比作一个大家族里的小媳妇。

上有嘉靖严嵩要孝敬,下有平民百姓要爱护,而胡宗宪委身其中,左支右绌,却又游刃有余。

难得的是身为严党,却能洁身自好,不贪不敛,爱民如子,哪怕是在汹涌的朝局中,也能稳稳掌舵引领着风波中的大明负重前行。

像胡宗宪这种领导,就是海瑞的“升级版”,清高却不孤傲,迎上却不欺下,世故却不圆滑。

不纠结于一城一事的得失,放眼全局,统筹谋划,既满足上级的要求,又照顾下属的需要,两面玲珑,智慧仁心。

最后不仅凭此赢得了嘉靖的信任,更是赢得了民心,就连海瑞这种怼天怼地怼空气,谁都不服的人竟也为之倾服。

胡宗宪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复杂的职场里,保持初心,是一种最难得的品质。

放眼职场,像胡宗宪这类洞悉世事,却不忘初心的领导,才真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

他的经历才真的说明一个道理:真正的智慧,不仅是对世事的洞察,更是对初心的坚守。

职场上,人人都想当领导,但殊不知那些做了领导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那种无官一身轻的日子。

有时候领导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很多人就算把他扶上领导位子,他也干不好领导的事情。

说到底,还是认知上的差距。

没有作为一个领导的认知,自然就干不好领导的事情。

但可悲的是,又有多少没有领导认知的人,就那么坐上了领导的位置。

最后受苦的还是那些最基层的职场人罢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