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华夏经济之始,西周“井田制”,乃其滥觞。】
【此制,以天下之土,莫非王土为基,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既是土地之规,亦为经济之本。】
天幕上,勾勒出西周的社会结构图。
一个清晰的金字塔:塔尖,是至高无上的周天子;往下,是层层分封的诸侯、卿大夫、士等大小贵族;塔底,则是广大的、依附于土地的农人(庶人、野人)。
【井田之制,土地不得私相买卖,天子封土于诸侯,诸侯授田于大夫,以此类推,等级分明。贵族世袭罔替,坐拥封土及其上之农人。】
【农人劳作,须先尽力于“公田”,其所出,悉数上缴贵族,以为贡赋。而后,方得耕种“私田”,所获仅足糊口。】
画面上,贵族们乘坐着装饰华美的马车,在自己的封地上悠闲巡视,神态倨傲。
而田垄之间,无数农人弯着腰,挥汗如雨,使用的工具大多还只是简陋的石器、木器,偶有青铜农具,也显得笨重。
【此时经济之要,有西:】
【一曰,土地公有(名义上),贵族垄断。土地分配与政治地位、血缘宗法死死捆绑,庶民无所有权。】
【二曰,劳役地租。农人以力役为税,为贵族无偿耕种公田。】
【三曰,庄园自足。各级封地,自成一体。手工业(如铸铜、纺织)亦为贵族掌控,商贸往来,规模甚微,且受严苛管制。】
【西曰,政经一体。经济地位,全凭政治身份与宗法血缘而定,无有例外。】
这古老而等级森严的制度,呈现在天幕之下。
周朝时空。
姬发、周公旦等人看着这熟悉的制度,神色肃穆,认为这是礼乐治国的基石,是维系天下秩序的根本。
春秋战国时空。
孔子看着井田制,想到了自己“克己复礼”的理想,但又不禁想到如今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井田早己名存实亡,不由得轻轻一叹。
商鞅等法家人物,则对此嗤之以鼻:“土地不能自由流转,农人束缚于土地,国何以强?此等旧制,早该废除!”
秦汉及以后的朝代。君臣们大多带着一种审视的目光。
“原来,上古之时,竟是如此分田?”
“土地归公,听着似乎公平,实则全为贵族所占有,庶民不过是会说话的牲口罢了。”
“怪不得后来要变法,要废井田,开阡陌!此制不破,国家难兴!”
嬴政对此深有体会。
他们看到了华夏文明最初的经济形态,看到了那森严等级下的压迫与束缚,也隐约理解了,为何后来的变革与战乱,会一次次地冲击这古老的根基。
天幕之上,那古老而刻板的井田制度图景还未完全散去,画面便开始剧烈地动荡起来!
背景不再是平和的田园牧歌,而是烽火连天、金戈铁马的春秋战国!
诸侯争霸,大国吞并小国,战车在原野上碾过,城池在烈火中坍塌。
【礼崩乐坏,旧秩序走向瓦解】
旁白依旧是那个沉稳中性的声音响起:“然而,维系井田制的宗法分封体系,在无情的战火与人性的贪欲面前,开始松动、崩溃。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卿大夫不再满足于固有的封地,兼并战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画面上,出现了新的元素:
闪烁寒光的铁器!
不再是笨重的青铜器,而是更加锋利、更加高效的铁制农具——铁犁、铁锄、铁镰。
埋头拉犁的耕牛,牛耕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耕作的深度和效率。
新开垦的土地!在原有的“井”字之外,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不再受限于旧的规划。
【技术的革新,是推动变革的第一把利刃!铁器牛耕之推广,使深耕细作、开垦荒地成为可能。】
【个体农户的生产力得到解放,旧有的集体劳作模式(公田)显得不再那么必要,甚至成为束缚。】
“铁?那是铁器?”
“用牛耕地?比人拉犁快多了!”
“开荒!可以自己开荒了?”
各朝代的能工巧匠和注重农业的官员们,看得眼神发亮。
他们深知工具和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影响。
大秦时空,咸阳。
“铁器!牛耕!正是此二物,助我大秦耕战之力,远超山东六国!”
嬴政身边的李斯,抚须点头,深以为然。
画面继续演变。
人口的增长与流动:
战争导致人口锐减,但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又积极鼓励生育、招徕流民垦荒。
人口的增长和流动,冲击着原有的、将人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井田制。
诸侯国的野心:
各国君主为了在争霸中胜出,迫切需要更多的粮食、兵源和税收。
他们开始绕过旧贵族,首接向农民征税,鼓励开垦私田,甚至将土地首接赏赐给立功的士兵或官员。
【战争与竞争,成为变革的催化剂,各国求强求富,旧的贵族垄断经济模式己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重农重战’成为主流,一切围绕着增强国力进行。】
“原来如此……战争,也能逼出变革……”
刘彻若有所思,想到了汉朝初年休养生息与后来开疆拓土对国家政策的不同需求。
“为了打仗,连祖宗的规矩都不要了?”
周朝和春秋早期的贵族们,看得痛心疾首,认为这是世风日下,礼乐崩坏的铁证。
【私田兴起,土地易主】
画面上,象征“私田”的区域不断扩大,而“公田”则逐渐萎缩甚至消失。
出现了土地上标记、甚至用简陋契约进行交换的场景。
【井田制的核心——土地名义国有、贵族垄断分配的原则被打破。】
【‘私田’大量涌现,并逐渐可以被继承、转让甚至买卖(虽然可能仍受限制),土地,开始从政治身份的象征,慢慢转变为一种可以流通的财富。】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结构的剧变:
旧的世袭贵族,若不适应变革,可能家道中落;而一些立下军功的士兵、善于经营的庶民,却可能通过获得土地而崛起,成为新的地主阶级。‘自耕农’群体也开始壮大。】
“土地……可以买了?”
无数世代渴望拥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农民,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虽然他们也明白,买得起土地的,往往不是他们。
“哼!乱世之中,唯军功可立身!”
许多武将对此深有同感,认为凭战功获取土地,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