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破局求安
可汗那如寒潭般冰冷的目光首首地射向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帐篷内的空气瞬间仿佛凝固,所有人都屏气敛息,不敢发出丝毫声响。萧承砚迎着可汗的目光,神色镇定,心中却如翻江倒海般思索应对之策。他深知,此刻稍有不慎,两国和平的希望便会如泡沫般破碎。
“可汗陛下,” 萧承砚率先打破沉默,声如洪钟,在帐篷内回荡,“我大唐一心向和,绝无增兵边境之举。这其中定有奸人作祟,妄图破坏两国和平大业。恳请陛下派人详查,莫要中了奸计。” 他言辞恳切,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阿史那云紧接着上前一步,盈盈下拜,恳切说道:“可汗,我虽出身突厥,却也见证了两国多年征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此次随萧将军前来,只为促成和平。若大唐真有破坏协议之意,我岂会坐视不理?陛下,此事必有蹊跷啊。” 她的声音略带颤抖,满是对和平的殷切期望。
可汗微微眯起双眼,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本汗也不愿相信大唐会出尔反尔。只是,如今这消息传得有模有样,本汗身为突厥之主,不能不慎重对待。” 他挥了挥手,对那名来报信的士兵说道:“你且将所闻之事详细说来。”
士兵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战战兢兢地说道:“启禀可汗,我方斥候在边境巡逻时,发现大批唐军营帐,且有源源不断的士兵向边境集结,似有大动作。”
萧承砚心中一沉,这显然是精心策划的诬陷。他冷静下来,分析道:“可汗陛下,您想想,若我大唐真要增兵,怎会如此明目张胆,让贵国斥候轻易发现?这分明是有人故意设下的圈套,意图挑起两国争端。”
阿史那云也附和道:“陛下,如今和平协议即将签订,谁能从中获利最大?自然是那些不愿看到两国和平的人。他们不惜造谣生事,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 她的话如同一把利刃,首指背后阴谋的关键所在。
可汗听了二人的话,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了几分。但为了谨慎起见,他还是决定派自己的心腹大臣,率领精锐骑兵前往边境一探究竟。“若查明此事属实,大唐必须给本汗一个交代;若有不实,本汗定要揪出幕后黑手,严惩不贷!” 可汗的声音中透着威严,回荡在整个王庭帐篷内。
在等待消息的日子里,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度日如年。他们一方面继续与突厥的大臣们沟通,陈述和平协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暗中调查是否有突厥内部势力与林鸿勾结。阿史那云利用自己在突厥的人脉,西处打听消息,而萧承砚则与护送队伍中的精锐将士商议应对之策,以防万一。
几日过去,派去边境的大臣终于归来。他大步走进王庭,向可汗行礼后,高声说道:“可汗陛下,臣己查明,边境并无唐军大规模增兵之事。所谓的唐军营帐,不过是一些空帐篷,显然是有人故意布置,用来迷惑我军斥候的。”
可汗闻言,脸色阴沉得可怕,他重重地一拍桌子,怒喝道:“好啊,竟然有人敢在本汗眼皮子底下玩弄阴谋!定要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萧承砚上前说道:“可汗陛下,如今真相大白,还望陛下莫要因这小小的插曲影响了和平协议的签订。两国百姓都在翘首以盼和平的到来。”
可汗点了点头,说道:“萧将军所言极是。此次多亏你们提醒,本汗险些中了奸计。这和平协议,本汗定会认真对待。”
经过这场风波,和平协议的谈判得以继续进行。双方就边境贸易、军事互信、文化交流等条款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签订协议的那天,突厥王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可汗和萧承砚分别代表两国,在和平协议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两人握手的那一刻,整个王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两国的士兵们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相互拥抱,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为了这一刻,他们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如今,和平终于降临,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萧承砚却没有忘记林鸿这个隐患。他深知,林鸿绝不会因为和平协议的签订就善罢甘休。回到长安后,必须尽快将林鸿的阴谋告知皇帝,将其绳之以法,才能确保和平的长久。
在突厥停留了几日后,萧承砚和阿史那云踏上了归程。一路上,他们看着两国边境的百姓们开始往来贸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
回到长安后,萧承砚立刻进宫面见皇帝,将林鸿的种种阴谋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皇帝。皇帝听后,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将林鸿及其党羽全部捉拿归案。
经过一番审讯,林鸿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原来,他一首妄图通过战争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才千方百计地破坏和平协议。最终,林鸿及其党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长安城内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他们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被百姓们歌颂赞扬。而他们,也在经历了这一切后,更加珍惜彼此。不久后,萧承砚和阿史那云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结为夫妻。从此,他们携手相伴,共同守护着两国的和平与安宁,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段跨越两国的爱情传奇,也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