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波谲云诡
长安城中,随着突厥与大唐交好协议的逐步落实,一片繁荣祥和之景悄然铺展。街头巷尾,突厥商队与大唐百姓的交易热络非凡,异域风情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别样的火花。萧府之内,萧承砚与阿史那云却丝毫不敢放松。他们深知,太平表象之下,暗潮正悄然涌动。
“承砚,近日我听闻,吐蕃对我们与突厥交好一事颇有微词。他们似乎担心大唐与突厥联手,会对其造成威胁。” 阿史那云秀眉轻蹙,眼中满是忧虑,将手中刚收到的情报递与萧承砚。
萧承砚接过情报,仔细研读,神色愈发凝重:“吐蕃向来野心勃勃,在边境地区小动作不断。如今我们与突厥修好,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他们心生不安也在情理之中。看来,我们得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恰在此时,家丁前来通报,朝中几位大臣求见。萧承砚与阿史那云对视一眼,心中明白,定是为了吐蕃之事而来。二人整衣出迎,将大臣们请入客厅。
“萧将军,阿史那姑娘,吐蕃之事,如今朝堂上下议论纷纷,不知二位有何见解?” 一位年长的大臣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焦虑。
萧承砚微微欠身,说道:“诸位大人,吐蕃的担忧虽无根据,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我以为,当务之急是向吐蕃表明我们的态度,大唐与突厥交好,意在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并非针对任何一方。同时,加强与吐蕃的沟通交流,消除他们的疑虑。”
另一位大臣却不以为然:“萧将军,吐蕃狼子野心,岂会轻易相信我们的说辞?依我看,不如趁此时机,集结兵力,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我大唐的厉害!”
阿史那云闻言,柳眉一竖,反驳道:“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好不容易迎来和平,怎能轻易动武?战争只会生灵涂炭,让百姓受苦。我们应先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若吐蕃执意挑起争端,我们再奋起反击不迟。”
大臣们听了,纷纷点头,开始讨论具体的应对策略。商议许久,最终决定由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带领使团,前往吐蕃,与吐蕃王会面,化解误会。
数日后,萧承砚与阿史那云率领使团,带着大唐的珍贵礼物,踏上了前往吐蕃的路途。一路上,他们穿越山川河流,历经风霜雨雪,终于抵达吐蕃境内。吐蕃王得知大唐使团到来,亲自出城迎接。表面上,双方礼数周全,气氛融洽,可萧承砚与阿史那云却敏锐地察觉到,吐蕃王的眼中隐隐透露出一丝戒备。
“萧将军,阿史那姑娘,此次远来,有失远迎。不知大唐此番派使团前来,所为何事?” 吐蕃王开口问道,声音低沉。
萧承砚拱手行礼,微笑道:“大王,我大唐与突厥交好,实乃为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听闻大王对此有所疑虑,陛下特命我等前来,向大王表明心意。大唐愿与吐蕃世代友好,共同繁荣。”
吐蕃王微微冷笑:“萧将军,说得倒是好听。可谁能保证,大唐与突厥联手后,不会对我吐蕃不利?”
阿史那云见状,上前一步,说道:“大王,云儿出身突厥,如今一心为大唐与突厥的和平努力。两国交好,带来的是商贸繁荣、文化交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若因无端猜忌,破坏和平,实在得不偿失。大王英明,定能明辨是非。”
吐蕃王听了,陷入沉思。良久,他开口道:“萧将军,阿史那姑娘,你们的话,本王会仔细考虑。不过,要让本王完全放心,还需时日。”
在吐蕃停留的日子里,萧承砚与阿史那云积极与吐蕃的王公贵族、大臣们交流,向他们展示大唐的繁荣与友好,讲述和平的益处。同时,他们也暗中观察吐蕃的动向,以防有变。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程之时,意外发生了。一名吐蕃士兵在巡逻时,与大唐使团的一名护卫发生冲突,双方大打出手,吐蕃士兵受伤。此事迅速传开,吐蕃国内舆论哗然,一些激进分子趁机煽动民众,要求吐蕃王对大唐采取强硬措施。
吐蕃王得知此事后,脸色阴沉,立刻召见萧承砚和阿史那云。“萧将军,阿史那姑娘,此事该如何解释?你们大唐使团,竟在我吐蕃境内伤人,是何用意?”
萧承砚心中暗叫不好,他连忙解释:“大王息怒。此事乃一场误会,我大唐使团向来纪律严明,绝无挑衅之意。想必是双方沟通不畅,才导致冲突发生。我愿严惩肇事护卫,向大王赔罪。”
阿史那云也说道:“大王,还望您明察。如今和平来之不易,切不可因这小小冲突,破坏两国关系。”
吐蕃王虽心中恼怒,但见萧承砚和阿史那云态度诚恳,也不好发作。他沉吟片刻,说道:“此事本王会调查清楚。萧将军、阿史那姑娘,你们先回大唐吧。”
萧承砚与阿史那云无奈,只得带领使团踏上归途。一路上,二人忧心忡忡。此次吐蕃之行,虽未完全消除吐蕃的疑虑,但也不至于引发战争。可这突如其来的冲突,却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回到长安后,萧承砚立刻进宫,向皇帝禀报了吐蕃之行的详细情况。皇帝听后,脸色凝重:“吐蕃之事,确实棘手。如今当务之急,是稳定局势,防止冲突升级。萧将军,你有何建议?”
萧承砚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边境防守,以防吐蕃突然袭击;另一方面,继续与吐蕃保持沟通,派遣使者前往解释,同时向吐蕃提供一些物资援助,展现我们的诚意。”
皇帝点头赞同:“好,此事就依你所言。务必妥善处理,切不可让和平局面毁于一旦。”
然而,就在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忙于应对吐蕃之事时,朝堂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悄然加剧。一些大臣嫉妒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的功劳,暗中勾结,企图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他们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诬陷萧承砚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一日,皇帝将萧承砚召入宫中,神色严肃:“萧将军,近日有人参你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可有此事?”
萧承砚心中一惊,连忙跪地:“陛下明鉴,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不轨之心。定是有人恶意诬陷,企图破坏朝堂稳定。”
皇帝看着萧承砚,目光深邃:“萧将军,朕相信你。只是如今朝堂之上,人心浮动。你手握重兵,又屡立战功,难免遭人嫉妒。往后行事,还需谨慎。”
萧承砚叩首道:“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臣定当尽心尽力,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的和平与繁荣努力。”
从皇宫出来后,萧承砚心中烦闷。他深知,朝堂斗争与外部危机相互交织,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回到家中,阿史那云见他神色不佳,关切地问道:“承砚,怎么了?可是朝堂上出了什么事?”
萧承砚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阿史那云,阿史那云秀眉紧蹙:“这些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承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想办法揭露他们的阴谋,同时稳固朝堂局势。”
萧承砚点头:“云儿,你说得对。只是如今局势复杂,我们需从长计议。吐蕃之事尚未解决,朝堂内部又起纷争,这太平盛世,来得实在不易,我们定要守护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承砚和阿史那云一边积极应对吐蕃的紧张局势,一边暗中调查朝堂内部的阴谋。他们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但为了大唐的和平与繁荣,为了天下百姓,他们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