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歌雁门沙
烽火长歌雁门沙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烽火长歌雁门沙 > 第33章 暗流与曙光

第33章 暗流与曙光

加入书架
书名:
烽火长歌雁门沙
作者:
喜欢花熊的贝雷
本章字数:
4528
更新时间:
2025-05-29

第三十三章?暗流与曙光

长安城中,暖阳依旧,然而对于萧承砚和阿史那云而言,朝堂上的阴霾却愈发浓重。自他们赈灾归来,那些心怀嫉妒的大臣小动作不断,在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掣肘。

这日早朝,礼部尚书率先发难。“陛下,近日听闻萧将军与阿史那姑娘有意推动一项新的文化交流举措,欲派遣更多学子前往周边国家求学。但臣以为,此举风险极大,恐学子们受他国思想蛊惑,忘却我大唐根本,还望陛下三思。” 礼部尚书言辞恳切,可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萧承砚心中一凛,出列反驳道:“陛下,诸位大人。派遣学子交流,旨在博采众长,学习他国先进之术,以促我大唐繁荣。学子们自幼接受大唐文化熏陶,根基深厚,岂会轻易被他国思想左右?且此前与诸国的交流合作己初见成效,商贸繁荣,文化多元,皆是交流之功。如今阻碍学子前行之路,实非明智之举。”

阿史那云也紧接着说道:“陛下,云儿也曾游历诸国,深知交流之重要。各国文化皆有其独特之处,我大唐学子前去,既能传播大唐文化,又能汲取精华。学成归来,定能为大唐的发展添砖加瓦。还望陛下明察。”

皇帝微微颔首,陷入沉思:“萧将军、阿史那姑娘所言有理。文化交流乃大势所趋,朕意己决,此举措可继续推进。但礼部需做好学子的选拔与管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礼部尚书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领命退下。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相视一眼,心中明白,这不过是那些大臣的一次试探,往后的阻碍只怕会更多。

退朝后,萧承砚与阿史那云回到府中,还未来得及喘口气,便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中言道,长安城外的一处村庄突发怪病,己有数人染病身亡,且病情有蔓延之势。萧承砚脸色凝重:“云儿,看来又有麻烦了。这怪病若不及时控制,恐危及更多百姓生命,还可能引发恐慌。”

阿史那云秀眉紧蹙:“承砚,我们得立刻行动。先派人去村庄调查病情,再召集城中的名医,商讨应对之策。”

二人迅速安排人手,前往村庄。与此同时,阿史那云在城中广发告示,召集名医齐聚萧府。一时间,萧府门前人来人往,各地名医纷纷赶来。

“诸位,此次请大家前来,是为城外村庄突发的怪病。据报,己有数人因之丧命,且病情蔓延迅速。还望大家齐心协力,找出病因,救治百姓。” 萧承砚向众名医拱手说道。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夫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将军,这怪病听来蹊跷。老夫愿随将军前往村庄,实地查看,或许能有所发现。”

众人纷纷响应,于是,萧承砚与阿史那云带领着一众名医,匆匆赶往城外村庄。到了村庄,只见一片死寂,村民们大多闭门不出,眼中满是恐惧。萧承砚等人挨家挨户走访,查看病人症状。只见患病之人皆高热不退,咳嗽不止,且身上出现红斑,极为痛苦。

名医们仔细诊断,相互交流探讨,却一时难以确定病因。此时,一位年轻的大夫突然说道:“将军,我曾听闻在西域有一种疫病,症状与此相似,乃是由一种微小的虫豸传播所致。或许此次怪病也与此有关。”

老大夫微微点头:“有此可能。只是这疫病棘手,若真是如此,当务之急是隔离病人,防止传播,再寻药医治。”

萧承砚立刻下令,组织士兵和村民搭建临时隔离区,将病人安置其中。同时,阿史那云带领一部分名医,在村庄及周边山林中寻找可能的草药。而萧承砚则留在隔离区,照顾病人,安抚人心。

然而,就在他们全力以赴救治病人时,朝堂上的暗流再次涌动。那些嫉妒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的大臣,竟趁机散布谣言,称此次怪病是萧承砚和阿史那云救灾不力,触怒了上天,才降下灾祸。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对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的信任也受到了影响。

“承砚,这些人实在可恶,竟在这关键时刻造谣生事,我们该如何是好?” 阿史那云在山林中寻找草药时,接到消息,气愤不己。

萧承砚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云儿,莫要慌乱。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当务之急是控制病情,救治百姓。待此事了结,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阿史那云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承砚说得对。我们不能被这些谣言干扰,一定要尽快找到治病的方法。”

经过几日几夜的努力,阿史那云终于在山林中找到了一种形似青蒿的草药。经过试验,这种草药对怪病有显著的疗效,病人服用后,症状逐渐减轻。与此同时,萧承砚在隔离区也成功安抚了百姓的情绪,稳定了局面。

随着病情得到控制,百姓们对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的信任重新恢复。那些谣言也渐渐失去了市场。然而,朝堂上的争斗并未就此结束。

一日,萧承砚正在朝堂上汇报病情控制情况,一位大臣突然出列:“陛下,萧将军虽在救治疫病上有所功劳,但此前推动的诸多举措,皆过于激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国库吃紧,长此以往,恐对我大唐根基造成影响。”

萧承砚心中冷笑,知道这又是那些大臣的阴谋。他镇定自若地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此前推动的举措,无论是与诸国的交流合作,还是救灾、治病,皆是为了大唐的长远发展。如今初见成效,怎能因一时的困难而退缩?至于国库之事,臣以为可通过优化税收、精简机构等方式加以解决,而非因噎废食。”

阿史那云也补充道:“陛下,如今大唐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高瞻远瞩。这些举措虽短期内耗费资源,但从长远看,必将带来丰厚回报。还望陛下权衡利弊,支持承砚的主张。”

皇帝再次陷入沉思,良久,他开口道:“萧将军、阿史那姑娘所言有理。大唐的发展不能停滞,这些举措可继续推行。但关于国库之事,户部需会同其他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心中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在这场朝堂与民生的双重挑战中,他们又暂时取得了胜利。然而,前路依旧荆棘密布,他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为守护大唐的和平与繁荣而继续努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