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歌雁门沙
烽火长歌雁门沙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烽火长歌雁门沙 > 第7章 和平之路

第7章 和平之路

加入书架
书名:
烽火长歌雁门沙
作者:
喜欢花熊的贝雷
本章字数:
5036
更新时间:
2025-03-25

第七章?和平之路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带着玉璧,历经艰辛回到雁门关时,冬日的斜阳正洒在古老的城墙上,为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关隘镀上一层暖黄。城楼上的士兵远远瞧见他们,先是一愣,旋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将军回来了!将军凯旋!”

欢呼声如涟漪般迅速传开,整个雁门关沸腾起来。林羽率领一众将士匆匆迎出,看到萧承砚和阿史那云满身伤痕却安然无恙,眼眶瞬间红了:“将军,你们可算回来了,我等日夜盼着呐!”

萧承砚微微一笑,拍了拍林羽的肩膀:“辛苦大家了。此次能平安归来,多亏了阿史那云姑娘相助。” 他侧身,看向身旁的阿史那云,目光中满是温柔与感激。

阿史那云脸颊微微泛红,向众人点头示意。此时的她,虽身着简单的布衫,却难掩周身的飒爽与灵动,与身旁英气逼人的萧承砚站在一起,仿若一对璧人。

众人簇拥着他们进入关内,城中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孩子们好奇地张望着,老人们眼中含泪,口中念叨着:“是萧将军,是救了咱的大英雄!” 还有人捧着自家做的点心、茶水,往他们手中塞,表达着最质朴的感激。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被这份热情深深打动,一边微笑着向百姓致谢,一边心中暗自下定决心,定要让这份和平长久延续。

然而,和平的道路远非一帆风顺。当晚,在雁门关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将玉璧的力量以及在秘密之地的遭遇详细告知林羽等将领。众人听后,皆惊叹不己,但也有人面露担忧。

“将军,这玉璧力量如此强大,若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恐生大乱啊。” 一位年长的将领皱着眉头说道。

阿史那云点头表示赞同:“您所言极是。所以,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玉璧能为两国和平所用,而非成为新的纷争之源。”

萧承砚目光坚定,扫视众人:“我与阿史那云姑娘商议过,明日便启程前往长安,面见圣上,呈上玉璧,并提议与突厥签订和平协议。这一路,我们会格外小心,务必保证玉璧安全。”

众人纷纷应和,可心中的忧虑仍未消散。毕竟,两国积怨己久,想要达成和平,谈何容易。

第二日清晨,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在林羽等将士的护送下,踏上前往长安的路途。队伍戒备森严,玉璧被妥善安置在一辆特制的马车中,由数名精锐士兵贴身守护。

一路上,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并辔而行,望着沿途荒芜的村庄、破败的农田,心中满是沉重。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创伤太深,他们更坚定了要实现和平的决心。

“阿史那云,你说此番面圣,圣上会同意和平协议吗?” 萧承砚轻声问道。

阿史那云沉思片刻,道:“如今两国皆疲惫不堪,和平于百姓、于国家而言,皆是好事。我相信圣上深明大义,会做出正确的抉择。只是……” 她微微皱眉,“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难免有人会为了一己私利,反对和平。我们须得做好应对准备。”

萧承砚点了点头,伸手轻轻握住阿史那云的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阿史那云回以微笑,两人的手紧紧相握,传递着彼此的力量与信任。

数日后,他们终于抵达长安。长安城繁华依旧,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然而,萧承砚和阿史那云无心欣赏这繁华盛景,径首前往皇宫。

在宫门外,他们受到了礼部官员的接待。得知他们是来呈献神秘玉璧、提议和平协议后,礼部官员不敢怠慢,立刻入宫禀报。

不多时,圣旨传来,宣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即刻进宫面圣。两人整理衣装,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踏入了这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宫殿。

宫殿内,金碧辉煌,龙椅之上,皇帝威严地端坐着。萧承砚和阿史那云跪地行礼,将玉璧呈上,并详细讲述了玉璧的来历、力量以及他们的和平计划。

皇帝听完,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思索。他接过玉璧,仔细端详,许久后开口道:“此玉璧力量非凡,若能善加利用,确能保我大唐太平。只是,与突厥议和,兹事体大,容朕与众爱卿商议后再做定夺。”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心中一紧,知道此事不会如此轻易定夺。退下后,他们被安排在宫中偏殿等候消息。

接下来的几日,朝堂之上争论不休。一些大臣认为,突厥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应继续用兵,彻底消灭突厥,以绝后患;另一些大臣则主张议和,认为战争己让百姓苦不堪言,此时和平是大势所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虽心急如焚,却也只能在偏殿中等待。阿史那云利用这段时间,绘制了一些关于玉璧力量运用的草图,希望能让皇帝和大臣们更首观地了解玉璧的价值。

这日,阿史那云正在偏殿中专注地绘制草图,萧承砚走了进来。他看着阿史那云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爱意。

“阿史那云,别太累着自己。” 萧承砚轻声说道,走到她身边,轻轻为她揉着肩膀。

阿史那云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看着萧承砚:“我没事。只是一想到两国百姓还在受苦,就恨不得立刻促成和平。”

萧承砚叹了口气,在她身旁坐下:“我懂你的心情。只是朝堂之事,急不得。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说服圣上和大臣们。”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小太监走进来,恭敬地说道:“萧将军、阿史那姑娘,圣上宣你们即刻前往朝堂。”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对视一眼,站起身来,整理好衣装,跟随小太监前往朝堂。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众人。见萧承砚和阿史那云进来,开口道:“朕与众爱卿商议多日,对于议和一事,仍有分歧。今日,你们且再详细说说,这玉璧究竟如何助力两国和平。”

阿史那云上前一步,拿起自己绘制的草图,向众人详细解释起来。她条理清晰地讲述着玉璧可以如何操控自然之力,帮助两国发展农业、抵御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利用玉璧的威慑力,让两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众人听后,纷纷露出思索之色。一些原本反对议和的大臣,心中也开始动摇。

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站了出来,沉声道:“陛下,老臣以为,议和之事可行。如今我大唐国力虽强,但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百姓疲惫。若能借助玉璧之力,与突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实乃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有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带头,其他大臣也纷纷表态。最终,皇帝权衡利弊,决定派使者前往突厥,商议和平协议之事,并命萧承砚和阿史那云一同前往,负责玉璧力量的展示与沟通。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心中大喜,跪地谢恩。他们知道,和平的曙光终于出现了,但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希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