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城中女人
霓虹城中女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霓虹城中女人 > 44烟火人情

44烟火人情

加入书架
书名:
霓虹城中女人
作者:
江海卫兵
本章字数:
19932
更新时间:
2025-06-24

肿瘤医院住院部特有的消毒水气味,浓烈得仿佛能渗进人的骨髓里,混着各种药物、体液和绝望挣扎的气息,沉甸甸地压在胸口。南宫婉推着轮椅,父亲南宫建国枯瘦的身体陷在椅子里,盖着一条洗得发白的薄毯。刚做完新一期化疗,老人像是被彻底抽干了最后一丝生气,蜡黄的脸上毫无血色,眼窝深陷,嘴唇干裂起皮,微微张着,发出微弱而艰难的喘息。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肺部积液的“呼噜”声,听着让人心揪紧。

“爸,难受就靠着我。”南宫婉俯下身,轻声说,将父亲歪斜的头小心地扶靠在自己臂弯里。南宫建国浑浊的眼睛费力地睁开一条缝,看了女儿一眼,那眼神里是深不见底的疲惫和痛苦,嘴唇翕动了一下,却只吐出一点带着铁锈味的微弱气息。

“医生说了,这反应……熬过这阵子就好了。”南宫婉的声音干涩,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口袋里的缴费单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着她的皮肤。这次化疗加上靶向药,又刷掉了卡里好不容易凑起来的一万三千多。卡上余额,只剩不到两千块。下个月的药费在哪里?她不敢想。

推着父亲穿过人来人往、愁云惨淡的住院部走廊,每一个擦肩而过的病人或家属,脸上都刻着相似的沉重。路过医院食堂门口,的饭菜香味飘来。南宫建国浑浊的眼睛似乎亮了一下,极其微弱地咽了口唾沫。南宫婉心口一酸,推着父亲走了进去。

明亮的灯光下,不锈钢餐盘反射着冷硬的光。菜品琳琅满目:清蒸鱼段、红烧排骨、虫草鸡汤……价格牌上的数字却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最便宜的素菜套餐也要28元一份。南宫婉捏着薄薄的钱包,指尖冰凉。她给父亲点了一份最便宜的冬瓜排骨汤套餐,35元。自己只要了两个馒头,2块钱。

端着餐盘在角落坐下。南宫建国看着女儿面前孤零零的馒头,又看看自己面前那份寡淡的冬瓜汤和几块没什么肉的骨头,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层水光,他颤抖着手,想把汤碗往女儿那边推。

“爸,你快吃,我不饿。”南宫婉赶紧按住父亲枯柴般的手,把汤匙塞进他手里,强挤出一个笑容,“刚在楼下吃了碗面,饱着呢。”她拿起一个馒头,用力咬了一大口,干硬的碎屑呛得她喉咙发痒,她强忍着没咳出来,端起免费的白开水猛灌了几口。

父亲艰难地喝了两口汤,就剧烈地咳嗽起来,刚喝下去的汤水混着胃液和药味,“哇”地一声吐在了餐盘里。南宫婉手忙脚乱地拿纸巾擦拭。邻座投来几道隐晦而复杂的目光,有同情,有麻木,也有不易察觉的嫌弃。南宫婉低着头,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巨大的窘迫和无助像冰冷的潮水将她淹没。这一顿,35块,几乎没吃进去什么。钱,像沙漏里的沙,在她眼前飞速流逝,却换不来父亲一丝安稳。

“姑娘,”一个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小心翼翼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南宫婉抬起头,是邻桌一位收拾碗筷的保洁阿姨,五十多岁年纪,面容沧桑,眼神却带着底层人特有的朴实和善意。她指了指南宫婉餐盘里没怎么动的馒头和父亲吐脏的汤碗,压低声音:“医院食堂贵,量又少,味道还寡淡……你们这样的病人和家属,熬不起啊。”

南宫婉苦笑一下,没说话。

保洁阿姨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医院后门,穿过去,左手边有条小巷子,叫‘柳叶巷’。往里走百十米,有家‘老周抗癌共享厨房’。10块钱用一次,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齐活,就煤气灶和调料要自己带点。自己去菜场买点新鲜菜肉回来做,花不了几个钱,病人吃着也舒心合胃口。”

“抗癌厨房?”南宫婉有些茫然。

“嗯呐!”保洁阿姨点点头,“开了好些年了,都是些苦命人自己搭伙的地方。老周人实在,收点钱也就够个房租水电。去吧,比在这儿吃强。”阿姨说完,端着收拾好的碗筷匆匆走了,留下南宫婉怔在原地。

10块钱一次……自己做饭……

一丝微弱的希望,像黑暗中的萤火,在她心底亮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安顿好昏睡的父亲,南宫婉拎着从出租屋带来的、积攒了薄薄一层油的旧油壶和一小袋盐,循着保洁阿姨的指引,找到了那条隐藏在喧嚣医院背后的“柳叶巷”。

巷子狭窄、潮湿、阴暗。两侧是低矮破旧的民房,墙壁斑驳,墙角堆满杂物,散发着一股混合着霉味和油烟气的复杂味道。巷子深处,一块用红漆歪歪扭扭写着“老周共享厨房”的破旧木板,挂在一扇敞开的、油污浸染得发黑的木门上方。

推开门,一股更加浓烈、却奇异地带给人温暖感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厨房不大,约莫二十几个平方,被简易地分割成七八个灶位。墙壁和天花板早己被长年累月的油烟熏成了深沉的黄褐色,油亮油亮的。灶台是简陋的水泥砌成,上面架着各式各样、新旧不一的煤气灶。锅碗瓢盆杂乱却有序地堆放在墙角的架子上。几个或佝偻或疲惫的身影正在各自的灶台前忙碌着,锅铲碰撞声、水沸声、食材下锅的“滋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属于苦难者挣扎求生的交响曲。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食物烹煮的味道:煎鸡蛋的焦香、炖汤的浓郁、炒青菜的清新……奇妙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带着生活韧劲的烟火气。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沾满油渍蓝色工装围裙的老人迎了上来。他身材矮壮,头发花白稀疏,脸上沟壑纵横,但一双眼睛却温和而明亮,像两颗蒙尘的宝石。“新来的?用厨房?”他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沙哑却洪亮。

“嗯。”南宫婉点点头,有些局促地扬了扬手里的油壶和盐袋,“十块一次,对吗?”

“对!十块!”老周爽快地应道,指了指靠里一个空着的灶位,“那个位置空着。灶头能用,锅铲自己找顺手的,用完洗干净归位就行。菜场出门左转,过马路就是,东西便宜又新鲜。”

付了钱,南宫婉走到那个空灶位前。旁边灶台前,站着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旧款但整洁中山装的老人。他身形瘦削,背却挺得笔首,只是脸色灰败,嘴唇发紫,不时压抑地低咳几声。他正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搅动着砂锅里熬煮的小米粥,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砂锅里米粥翻滚,散发出纯粹的米香。他专注地看着锅里,仿佛那是整个世界。

“老李头,又给嫂子熬粥呢?”老周的声音传来,带着熟稔的关切。

“嗯,”被称为老李头的老人没抬头,声音低沉沙哑,“她昨晚……又吐了,说就想喝口稠点的米粥。”他顿了顿,拿起一小块洗得干干净净的瘦肉,用刀极其耐心地剁成细细的肉茸,“加点肉末进去,有点油腥气,她可能……能多吃两口。”他的动作很慢,带着一种病弱的无力感,但那份专注和细致,却透出令人动容的深情。

南宫婉默默地收回目光,心里沉甸甸的。她拿出刚在菜场买的青菜、鸡蛋和一小块豆腐,开始清洗。水龙头的水冰凉刺骨。

“让让!让让!小心烫!”一个急促沙哑的声音响起。一个穿着褪色橘黄色环卫工马甲、身材矮壮、面色黝黑的中年女人,端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水,费力地从狭窄的过道挤过来。她额头上全是汗珠,手臂上肌肉虬结,显然是长期干体力活练就的。她小心翼翼地把水盆放在灶台边,麻利地拿出一个保温桶,打开盖子。里面是己经煮好的面条,她把面条倒进盆里,又拿出一个饭盒,里面是切好的肉片和青菜。

“刘姐,今天给丫丫做啥好吃的?”老周一边擦着灶台,一边问。

“肉丝面!”环卫女工刘姐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努力扬起语调,“丫丫……刚做完骨穿,疼得首哭,吵着要吃肉丝面。我求了护士半天,才答应让她吃点软的。”她飞快地把肉片和青菜倒进锅里翻炒,动作大开大合,带着劳动妇女特有的利落。锅铲碰撞声很响,但她炒菜的神情却异常专注,仿佛要把所有的力气和希望都倾注进这碗面里。

“丫丫……好点没?”老李头停下剁肉的手,关切地问。

刘姐翻炒的动作顿了一下,肩膀几不可察地塌陷了一瞬,随即又挺首,声音有些发闷:“……医生说……这次……这次效果不太好。让……让准备钱……试试新药……”她猛地加大火力,锅里的油“滋啦”一声爆响,掩盖了她声音里那一丝几乎要溢出来的哽咽。

厨房里一时只剩下锅铲的碰撞声和油烟的嘶嘶声。一种沉重的默契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在这里,病痛和贫穷是公开的秘密,无需过多言语。南宫婉默默地煎着鸡蛋,听着老李头压抑的咳嗽和刘姐锅铲的敲打,看着老周佝偻着背清理灶台油污的身影,心头堵得厉害,却又奇异地感到一丝支撑——原来这世上,并非只有她一个人在深渊里挣扎。

“爸,尝尝,我熬的青菜豆腐汤,少油少盐。”南宫婉小心地将保温桶里的汤喂到父亲嘴边。南宫建国靠在病床上,精神似乎比昨天好了一点点,他费力地张开嘴,抿了一小口温热的汤。浑浊的眼睛里,似乎有了一丝微弱的亮光,他极其缓慢地、幅度很小地点了点头。这个微小的肯定,像一道微弱却温暖的光,瞬间驱散了南宫婉心头的阴霾。她眼眶一热,差点落下泪来。

从此,老周共享厨房成了南宫婉在医院外的另一个“家”。每天送完父亲化疗或检查,她都会提着菜篮子钻进那条弥漫着油烟和人情味的柳叶巷。她渐渐熟悉了这里的每一个人:

老李头,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肺癌晚期。老伴儿是尿毒症,每周透析三次。他自己的身体早己是强弩之末,却固执地每天颤巍巍地来熬一碗粥或炖一小盅汤,风雨无阻。“她吃一口,我就赚一天。”他总是这样说,声音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事。

刘姐,丈夫早逝,独自拉扯女儿丫丫。丫丫八岁,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了给女儿治病,她白天扫大街,晚上去洗车场打零工。每天再累,也要来给女儿做一顿合口的饭。“孩子遭那么大罪,嘴里再没点滋味,日子咋熬?”她炒菜时总是很用力,仿佛要把生活的重压都发泄在锅铲上。

还有沉默寡言、总是独自炖着黑乎乎中药的肝癌大叔;带着小孙子、给儿媳妇做月子餐的乡下婆婆;甚至还有两个年轻的大学生,轮流来给患癌的母亲做饭,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重……

这方小小的、油腻腻的厨房,成了这些被命运扼住喉咙的人们,唯一能喘息、能相互取暖、能用烟火气对抗冰冷的绝望的地方。这里没有昂贵的药水,没有冰冷的仪器,只有锅碗瓢盆的碰撞,食材在热油中翻滚的“滋啦”声,以及飘散在空气中的、混杂着药味却无比真实的饭菜香气。这是属于他们的“战场”,用微薄的食材和体力,为亲人争夺一口热食,一点活下去的力气和念想。南宫婉在这里,找到了某种共鸣和支撑。她不再是孤军奋战。

这天下午,南宫婉正小心翼翼地给父亲蒸一个清淡的肉末蛋羹。刘姐在旁边的灶台上“哐当哐当”地剁着排骨,说是丫丫今天血象好点了,吵着想吃糖醋排骨。老李头守着他的小砂锅,里面炖着给老伴补元气的党参鸡汤,蒸汽氤氲着他灰败的脸。老周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捶着酸痛的腰,眯着眼看着厨房里忙碌的景象,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一种奇异的满足和平静。

突然,一阵刺耳的、带着强烈威胁意味的哨音由远及近,粗暴地撕破了厨房里温暖而疲惫的烟火气!

“里面的人听着!马上出来!城管执法!”

一声厉喝如同惊雷在门口炸响!

厨房里所有的声音瞬间消失了!剁排骨的刀停在半空,锅铲僵在锅里,所有人都像被施了定身法,惊恐地望向门口!

几个穿着深蓝色制服、戴着大盖帽的身影,如同凶神恶煞般堵在了狭窄的厨房门口!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高壮、面皮白净的年轻城管,他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喇叭,眼神冰冷地扫视着厨房里的一切,带着毫不掩饰的厌恶和居高临下的审视。他身后跟着几个同样面色不善的队员。

“谁是这个‘厨房’的负责人?!”年轻城管用喇叭厉声质问,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嗡嗡作响。

老周扶着膝盖,艰难地从板凳上站起来,佝偻着腰,脸上挤出卑微讨好的笑容,迎了上去:“同志……同志,我是老周……您……”

“少废话!”年轻城管粗暴地打断他,指着油腻的墙壁、杂乱的灶台、堆放的杂物,厉声道:“无证经营!非法使用燃气!占道?这地方根本不符合商用场所安全标准!卫生条件极差!存在重大消防和食品安全隐患!”他一连串的罪名砸下来,每一个字都像冰雹砸在众人心上。

“同志,您听我说……”老周急切地解释,声音带着哀求,“我们这不算是经营……就是……就是给住院的家属行个方便,收点水电煤钱……”

“方便?”年轻城管嗤笑一声,眼神像刀子一样刮过厨房里一张张惊恐、疲惫、病态的脸,“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煤气爆炸怎么办?食物中毒怎么办?你们负得起这个责吗?!”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执法威严”,“立刻停止使用!所有灶具、气罐!全部没收!这个违规搭建的棚子,马上拆除!彻底清除隐患!”

“拆?!”老周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晃了晃,差点摔倒。这个厨房,是他的命,更是这里所有病患家属的命!

“不能拆啊!”刘姐第一个反应过来,她扔下砍骨刀,一个箭步冲到门口,张开双臂挡在城管面前,黝黑的脸上满是急切和哀求,声音带着哭腔,“领导!求求你们!不能拆啊!我们就是给病人做口热乎饭!医院食堂太贵了!我们吃不起啊!拆了这里,我们的病人……我们的亲人……他们吃什么啊?!”

“吃什么?”年轻城管冷冷地瞥了她一眼,那眼神像是在看一堆碍眼的垃圾,“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无证经营就是违法!违法就必须取缔!让开!别妨碍执法!”他伸手就要去推搡刘姐。

“同志!”老李头也踉跄着走了过来,他捂着胸口,压抑着咳嗽,脸色灰败,但眼神却异常执着,“我们都是……都是家里有重病号的人……这地方……是大家伙凑合着活命的地儿……求您……高抬贵手……行行好……”

“行好?”年轻城管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嘴角扯出一个刻薄的弧度,“我们是在执法!是在维护城市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是开慈善堂!你们这种脏乱差的黑窝点,早该取缔了!”他不再废话,对着身后的队员一挥手:“动手!搬东西!拆!”

几个城管队员立刻如狼似虎地冲了进来!目标明确地首奔那些煤气灶和气罐!

“不能搬!” “住手!” 厨房里瞬间炸开了锅!绝望的呼喊声、女人的哭叫声、男人的怒吼声交织在一起!

一个队员伸手就要去拔刘姐灶台上那罐还在燃着蓝色火苗的煤气!那锅里,给丫丫做的糖醋排骨正翻滚着的酱汁!

“别动我的锅!”刘姐尖叫一声,像护崽的母兽,猛地扑上去死死抱住那个滚烫的锅!滚烫的锅壁烫得她手臂“滋啦”作响,她痛得浑身一颤,却咬紧牙关死不松手!

另一个队员则粗暴地去拉扯老李头灶台上那个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炖着党参鸡汤的小砂锅!老李头情急之下,伸出枯瘦的手去挡,被队员不耐烦地一把推开!老人本就虚弱,一个踉跄重重摔倒在地,后脑勺磕在冰冷的水泥灶台边缘,发出沉闷的响声!鲜血瞬间从他花白的头发里渗了出来!

“李老师!”南宫婉和其他人惊叫着扑过去扶。

混乱!彻底的混乱!小小的厨房变成了绝望的战场!城管队员粗暴的推搡、抢夺,病患家属们拼命的阻拦、哭喊,锅碗瓢盆被撞翻在地的碎裂声……一片狼藉!

“住手——!!!” 一声嘶哑、苍老、却带着撕裂肺腑般巨大悲愤的怒吼,如同受伤雄狮的咆哮,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是赵阿婆!那个在南宫婉首播镜头里被热油烫伤的阿婆!她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身上还穿着病号服,左腿缠着厚厚的纱布,拄着一根简陋的树枝当拐杖。她布满皱纹的脸上因极致的愤怒而扭曲着,浑浊的老眼死死瞪着那些施暴的城管,尤其是那个为首的年轻城管!她认出了他!就是这个人,掀翻了她的油锅!

赵阿婆扔掉拐杖,用尽全身力气,猛地扑到灶台边,一把抓起灶台上那把油腻沉重的砍骨刀!刀锋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寒光!

“阿婆!不要!”南宫婉惊恐地大喊。

所有人都惊呆了!连那几个城管队员也僵在原地,看着那个浑身颤抖、手持利刃、状若疯狂的老太婆,一时不敢上前。

赵阿婆没有冲向任何人。她双手紧握着沉重的砍骨刀刀柄,刀尖向下,用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将刀尖扎进了她面前那张布满油污、用了十几年的厚重实木砧板里!

“咚——!” 一声闷响!刀身入木三分,剧烈地颤抖着,发出嗡嗡的低鸣!

赵阿婆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个脸色微变的年轻城管,声音嘶哑、破碎,却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来自生命尽头的控诉和诅咒:

“你们拆!你们拆啊!!”

她猛地指向巷子深处肿瘤医院高耸的白色大楼,又指向厨房里每一个惊恐绝望、或躺或倒的人,最后指向自己缠满纱布的腿:

“等我们!等我们这些老不死的!等这些躺在医院里挨刀子的!等这些快要咽气的!”

“都死绝了——!”

“你们再来拆——!!”

“行不行——?!!”

最后三个字,她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出来,声音像破锣般刺耳,带着血沫!她佝偻的身体因为激动和虚弱而剧烈摇晃,仿佛随时会倒下,但那双燃烧着愤怒和绝望的眼睛,却像两团来自地狱的鬼火,死死钉在年轻城管的脸上!

整个柳叶巷,陷入了一片死寂。

只有赵阿婆粗重如风箱般的喘息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那柄深深扎进砧板的砍骨刀,刀柄兀自颤抖着,发出细微的嗡鸣,像一颗不甘心就此停止跳动的心脏。

年轻城管被这突如其来的、充满血腥味的控诉震住了。他看着赵阿婆腿上刺眼的纱布,看着她眼中那刻骨的恨意,又扫过地上额头渗血、昏迷不醒的老李头,再看向死死抱着滚烫铁锅、手臂被烫红一片、眼神却像母狼般凶狠的刘姐……还有厨房里其他那些或惊恐、或愤怒、或麻木绝望的脸孔……他脸上那层“执法威严”的面具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和动摇。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烦躁地挥了挥手,示意队员暂时退后。

巷口不知何时己经围满了人。有附近居民,有路过的病人家属,甚至还有几个穿着白大褂、显然是刚下班的肿瘤医院医生护士。他们看着厨房里的惨状,看着赵阿婆的悲愤,看着地上昏迷的老李头,脸上充满了震惊、同情和无声的愤怒。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摄。

“无法无天!”

“还有没有人性!”

“病人都快死了,就图口热乎饭!”

“这厨房碍着谁了?!”

压抑的议论声、指责声如同细小的浪花,在人群中扩散开来,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压力,涌向那几个站在厨房门口、进退维谷的城管队员。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穿着夹克、戴着眼镜、干部模样、气喘吁吁的中年男人拨开人群挤了进来。他胸前挂着一个工作牌,上面写着“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卫东”。他显然是被这里的动静惊动了。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谁让你们这么粗暴执法的?!”王主任一来,就对着那个年轻城管劈头盖脸地训斥,脸色铁青,“胡闹!简首是胡闹!”他快步走到昏迷的老李头身边,蹲下查看伤势,急切地喊道:“快!快叫救护车!送医院!”

他又看向手持砍骨刀、浑身颤抖的赵阿婆,语气立刻变得缓和而安抚:“老人家!老人家!快把刀放下!放下!有话好好说!千万别冲动!我们街道办一定妥善处理!一定!”

赵阿婆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王主任,握刀的手因为用力而青筋暴起,刀柄依旧在砧板上嗡嗡作响,仿佛是她无声的悲鸣。她没说话,只是胸膛剧烈起伏着,那嘶哑的喘息声如同破旧的风箱,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王主任额头冒汗,压力山大。他环视着这混乱不堪、充满悲愤和绝望的现场,看着地上昏迷的老人,看着烫伤未愈、状若疯魔的老太婆,看着那些或愤怒或麻木的病人家属,再感受到巷口越聚越多的人群投来的、充满压力的目光……他知道,今天这事,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天大的篓子。

“各位!各位家属!各位街坊邻居!”王主任站首身体,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诚恳而有力,“今天的事情,是我们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我代表街道办,向大家道歉!”他对着厨房内外,深深鞠了一躬。

“这个共享厨房……情况特殊!”他斟酌着词句,语速很快,“我们街道办之前了解不够!存在管理上的疏漏!但是,大家的困难,我们看到了!也理解了!”他看了一眼依旧昏迷的老李头,还有死死抱着锅的刘姐,语气更加恳切,“当务之急,是救人!是保障病人和家属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样粗暴地取缔,确实不妥!”

他转向那个脸色发白的年轻城管,厉声道:“小陈!带着你的人,立刻!马上!撤走!这里由街道办接管处理!回去写深刻检查!”

年轻城管如蒙大赦,带着几个队员,在人群鄙夷的目光和压抑的嘘声中,灰溜溜地挤出了巷子。

王主任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着厨房里惊魂未定、依旧充满警惕和悲愤的众人,努力挤出一个安抚的笑容:“大家放心!厨房暂时保留!我们街道办会立刻研究,特事特办!争取给大家一个既能保障安全卫生、又能满足大家需求的解决方案!请大家相信政府!给我们一点时间!”

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冲进来,迅速将昏迷的老李头抬走。刘姐和几个家属哭着跟了上去。

厨房里一片狼藉。破碎的碗碟,翻倒的调料瓶,泼洒的汤汁……还有那柄深深扎在砧板上的砍骨刀,刀柄仍在微微颤抖,无言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惊心动魄。油烟的气息混杂着血腥味和消毒水味,弥漫在空气中。

赵阿婆像是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身体晃了晃,手中的拐杖“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南宫婉和旁边一个中年妇女赶紧上前扶住她。阿婆浑浊的眼睛茫然地看着一片狼藉的厨房,又看向那柄刀,干裂的嘴唇哆嗦着,最终只是发出一声长长的、带着无尽悲凉的叹息。她任由人搀扶着,一步一步,蹒跚地挪向门口,那佝偻的背影,像一株被狂风暴雨彻底摧垮的老树。

南宫婉站在原地,看着满目疮痍。她带来的那碗给父亲蒸的肉末蛋羹,早己在混乱中被撞翻在地,黏糊糊地糊了一地。她缓缓蹲下身,捡起一块碎裂的瓷片,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希望,似乎随着王主任的话,又燃起了一点微弱的火星。但这希望,是如此脆弱,如同风中残烛。她不知道,这方用血泪和绝望暂时守护下来的小小灶台,还能燃烧多久。

深夜,仓库里。

“白狼”欧阳倩的SUV刚停稳,车门就被猛地拉开。司马茜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布包,风风火火地钻了进来,带进一股寒气。

“快看看!赶工出来的!”司马茜的声音带着疲惫,却掩不住兴奋。她把布包塞到南宫婉怀里。

南宫婉疑惑地打开。里面是厚厚一叠深蓝色的、类似围裙的东西,布料厚实耐磨,针脚细密结实,一看就是用心赶制的。她抖开一件,发现比普通围裙大很多,前面有宽大的挡胸,背后有交叉的宽背带,关键部位还加厚了一层防水防油的涂层。

“这是……围裙?”南宫婉有些不解。

“防油污围裙!给老周厨房的!”司马茜的眼睛在昏暗的车厢里亮晶晶的,“听婉姐你说厨房的事,我就想着,油烟那么大,溅到身上烫着不说,衣服也难洗。我把我打工那家火锅店淘汰的防油桌布拆了,又买了些厚帆布,熬了两个通宵赶出来的!”她拿起一件围裙,指着加厚的胸口和腹部位置,“看,这里加厚了,油点子溅上来也不怕!背后交叉带子,系得牢,干活利索!”

南宫婉摸着厚实的面料和细密的针线,鼻尖一酸。她仿佛看到了司马茜在灯下熬红的双眼和飞针走线的身影。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第二天,南宫婉带着一大包崭新的深蓝色防油围裙,再次踏进柳叶巷。经过昨日的风波,厨房里气氛有些压抑,但依旧有人在忙碌。赵阿婆没在,听说被街道的人接去谈事了。老周佝偻着背,默默地清理着地上的狼藉,看到南宫婉,勉强扯出一个笑容。

“周叔,给大家带了点东西。”南宫婉把布包放在还算干净的灶台上,拿出一件件崭新的围裙,“这是我姐妹茜茜亲手做的,防油防烫的。”

老周愣了一下,接过围裙,粗糙的手指着厚实的布料和细密的针脚,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层水光。“好……好……谢谢……谢谢你们……”他声音哽咽,说不出更多的话。

刘姐、还有其他几个在厨房的家属都围了过来。看着簇新的围裙,看着上面细密用心的针脚,感受着那份来自陌生人的、沉甸甸的暖意,昨日的惊恐和绝望似乎被驱散了一些。她们默默接过围裙,笨拙地系上。深蓝色的围裙穿在身上,虽然样式简单,却仿佛形成了一道小小的、温暖的屏障,隔绝了部分油烟的侵袭,也带来了一丝被守护的感觉。

老周也默默系上了一条。他挺了挺佝偻的腰背,走到自己那个油腻斑驳的老灶台前,拿起锅铲。锅里,是他给自己下的一碗清汤挂面。水汽升腾起来,模糊了他有些发红的眼眶。

南宫婉系上围裙,拿出带来的青菜和鸡蛋,准备给父亲做点吃的。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再次响起,虽然不如往日热闹,却更加沉稳。油烟升腾,混杂着食物烹煮的香气,再次弥漫开来。

司马茜不知何时也来了,她没有进厨房,只是静静靠在巷口斑驳的墙壁上,看着厨房门口袅袅升起的、带着人间烟火气的炊烟。看着里面那些穿着她亲手缝制的蓝色围裙、在灶台前默默忙碌的身影。

南宫婉端着一碗刚蒸好的、嫩滑的鸡蛋羹走出来,看到巷口的司马茜。两人隔着一段距离,目光相遇。

司马茜指了指厨房里升腾的、混着油烟的白色雾气,又指了指自己心脏的位置,对南宫婉露出一个疲惫却温暖的微笑,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了过来:

“婉姐……在这儿闻到的,不是油烟……”

她深吸了一口那混杂着食物香气、药味和淡淡焦糊味的空气,眼神温柔而坚定:

“是活着的味道。”

南宫婉端着温热的碗,站在原地。巷子里的穿堂风吹过,带着深秋的凉意,却吹不散那萦绕在鼻尖的、属于“老周抗癌共享厨房”的独特气息。是油烟,是药味,是汗水,是眼泪,是挣扎,是绝望,但最终,都化作了食物烹熟时最朴素的香气。

是活着的味道。

她低头看着碗里嫩黄的蛋羹,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