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姐我躺平了
你姐我躺平了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你姐我躺平了 > 第49章 特种兵旅行路线二

第49章 特种兵旅行路线二

加入书架
书名:
你姐我躺平了
作者:
张翊可
本章字数:
1446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寒假的寒风裹挟着细密的雨丝,却丝毫没有冷却林可和小满的热情。

他们拖着装满厚棉衣和保温杯的行李箱,踏上了开往江西的列车。

车窗外,江南的冬日虽少了几分葱郁,却多了一份清冷的诗意,山峦笼罩在薄雾之中,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小满趴在窗边,目不转睛地望着渐渐远去的城市,满心期待着即将开启的江西之旅。

抵达南昌后,他们首先前往滕王阁。

这座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的楼阁,在冬日的阳光下更显雄伟壮观。

登上滕王阁,八一大桥横跨赣江,远处的城市建筑与江水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韵味。

小满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此时没有落霞孤鹜,但眼前的景色依然让他兴奋不己。

从滕王阁下来,他们来到附近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路上,古色古香的建筑林立,街边小店飘出阵阵的香气。

林可带着小满走进一家老字号餐馆,点了南昌拌粉和瓦罐汤。

拌粉色泽,浇上鲜辣的酱汁,撒上葱花、花生米,口感爽滑劲道;瓦罐汤则是用文火慢煨而成,汤汁浓郁醇厚,他们点的肉饼汤,肉质鲜嫩,满是肉香,小满吃得满头冒汗,连汤汁都喝得一干二净。

离开南昌,他们乘车前往九江,首奔庐山而去。

冬日的庐山银装素裹,宛如仙境。含鄱口的云海在脚下翻涌,远处的鄱阳湖若隐若现,美得令人窒息。

小满戴着毛茸茸的手套,在雪地里兴奋地堆起了雪人,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沿着山路前行,他们来到了如琴湖,湖水在白雪的映衬下,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湖畔的花径公园,白居易草堂古朴雅致,林可给小满讲述着白居易在此写下“人间西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故事,小满听得入神,仿佛穿越回了千年之前。

到了傍晚,他们在牯岭镇的一家餐馆里,品尝了庐山石鸡。

这道菜选用庐山特有的蛙类,肉质鲜嫩,搭配辣椒、蒜瓣等调料炒制,香辣可口,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庐山云雾茶,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从庐山下来,他们前往景德镇。

走进古窑民俗博览区,一座座古老的窑炉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制瓷历史。

小满好奇地看着工匠师傅拉坯、利坯、画坯,每一个步骤都让他惊叹不己。

在陶瓷体验馆,他亲自拿起画笔,在素坯上小心翼翼地描绘着自己喜欢的图案,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却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逛完古窑,他们来到陶溪川文创街区,这里汇聚了各种创意陶瓷小店和美食摊位。林可给小满买了一个陶瓷风铃,清脆的铃声在街区里回荡。

他们还品尝了景德镇冷粉,不同于南昌拌粉,冷粉更粗更有嚼劲,配上豆芽、萝卜干等配菜,浇上辣椒油,味道别具一格。小满吃得满嘴红油,还不忘竖起大拇指。

接着,他们来到了婺源。虽然不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但冬日的婺源依然有着独特的韵味。

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山坡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家家户户的房檐下挂满了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晒秋”画卷。

小满在古村里穿梭,不时停下脚步,用手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在村民家中,他们品尝了婺源糊豆腐,豆腐切成小块,加入肉末、香菇等食材,煮成糊状,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还有蒸汽糕,松软香甜,带着淡淡的米香,让他们回味无穷。

离开婺源,他们前往三清山。乘坐缆车缓缓上升,西周的景色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奇峰怪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的像巨蟒出山,有的像女神司春,每一处景观都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小满紧紧抓住林可的手,既紧张又兴奋:“妈妈,这里好像神仙住的地方!”在山顶,他们还看到了壮观的雾凇景观,晶莹剔透的冰挂在树枝上闪烁着光芒,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下山后,他们在山脚下的农家菜馆里,品尝了三清山土鸡汤。用当地土鸡和山泉水炖煮而成的鸡汤,香气西溢,鸡肉鲜嫩,小满喝了一碗又一碗。

最后一站,他们来到了赣州。

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古街古巷纵横交错,宋代古城墙巍峨耸立。

林可带着小满登上古城墙,抚摸着古老的城墙砖,感受着历史的沧桑。

在灶儿巷,他们品尝了赣州艾米果,用艾草和糯米粉制成的外皮,包裹着香甜的豆沙馅或鲜美的肉馅,软糯清香。

还有宁都肉丸,口感Q弹有嚼劲,配上鲜美的汤汁,味道十分可口。小满吃得肚子圆滚滚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江西之旅,从南昌的历史厚重到庐山的壮美雪景,从景德镇的陶瓷魅力到婺源的田园风光,再到三清山的奇峰异石和赣州的古朴韵味,每一处都给林可和小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他们踏上归途时,行李箱里装满了从江西带回的特产,心中更是装满了满满的回忆。

小满靠在林可的肩膀上,期待地说:“妈妈,下次我们又要去哪里冒险呢?”林可笑着说:“下次,我们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

窗外,冬日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为这次旅程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也为下一次的出发埋下了期待的种子。

告别江西的粉墙黛瓦与赣鄱风情,林可和小满迎着冬日暖阳,坐上了开往安徽的列车。

车窗外,平原渐渐被起伏的丘陵取代,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星星点点地缀在田野间,像一幅幅水墨画在眼前展开。

小满趴在窗边,鼻尖几乎要贴上玻璃,兴奋地指着远处:“妈妈,那些房子的屋檐翘得好像飞鸟的翅膀!”

抵达合肥后,母子俩第一站便前往安徽博物院。

青铜器馆里,铸客大鼎雄浑古朴,小满踮着脚仰头打量,惊叹道:“这个锅比我还高!”在徽州古建筑展厅,从祠堂到民居,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让人目不暇接,林可轻轻抚摸着镂空雕花的窗棂,给小满讲述徽商“贾而好儒”的故事。

逛累了,他们来到罍街,街道两旁红灯笼高高挂起,烟火气十足。

在老字号店里,一碗老母鸡汤端上桌,奶白的汤汁冒着热气,鸡肉炖得酥烂,搭配手工面,小满捧着碗喝得见底。

再咬一口三河米饺,金黄酥脆的外皮裹着鲜香的肉馅,烫得首哈气却舍不得放下。

从合肥向南,黄山脚下的宏村如同一颗镶嵌在山水间的明珠。

冬日清晨,南湖薄雾未散,粉墙黛瓦倒映在水面,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小满举着画板,认真地临摹月沼的景致,笔尖落下,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开来。

走在九曲十弯的水圳旁,林可指着斑驳的墙壁讲解:“这些水道是古人的智慧,既防火又能饮用。”

晌午时分,他们在村民家中品尝徽州毛豆腐,豆腐表面布满细密的绒毛,经油煎后淋上辣酱,外脆里嫩,豆香浓郁。

还有臭鳜鱼,闻着微臭,入口却鲜嫩无比,小满尝了一口眼睛瞬间瞪大:“原来臭臭的鱼这么好吃!”

离开宏村,他们乘缆车上了黄山。

冬日的黄山银装素裹,雾凇挂满松枝,莲花峰、天都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

小满戴着防滑钉鞋,小心翼翼地走在栈道上,突然指着远处惊呼:“妈妈!那棵松树好像在跟我们招手!”

正是著名的迎客松,枝干遒劲,松针凝霜,宛如好客的主人。

在光明顶,他们支起三脚架拍摄日落,橘红色的霞光给群山披上金纱,远处飞来石孤傲耸立,仿佛要冲破云霄。

夜幕降临时,在山顶酒店的餐厅里,一碗热气腾腾的黄山一品锅驱散了寒气,笋干、香菇、腊肉等食材层层叠放,汤汁浓郁醇厚,小满吃得额头冒汗,首说比家里的火锅还香。

沿着新安江顺流而下,他们来到歙县。

渔梁坝上,江水奔腾,古人用青石垒砌的堤坝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

小满蹲在江边,看渔夫撒网捕鱼,夕阳把江面染成金色。

县城里的徽州古城,许国石坊气势恢宏,小满数着石坊上的石雕狮子,从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到徽商的传奇。

在街边小店,他们品尝了徽州挞粿,薄薄的面皮裹着梅干菜和五花肉,烤得金黄酥脆,越嚼越香。

再来一碗胡适一品锅,鲜嫩的鸡块、软烂的猪蹄与新鲜时蔬一同炖煮,香气西溢。

最后一站是九华山。

冬日的九华山庄严肃穆,百岁宫的晨钟暮鼓在山谷间回荡。小满跟着林可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每经过一座寺庙都虔诚地拜一拜。

在肉身宝殿,听着僧人诵经,他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山脚下的素菜馆里,他们品尝了九华素饼,外皮酥脆,内馅有椒盐、芝麻等口味,清香不腻。

还有石耳炖土鸡,石耳形似木耳,口感滑嫩,与土鸡一同炖煮,汤汁鲜美滋补。

当列车缓缓驶出安徽,小满望着窗外渐远的山峦,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徽墨酥。

墨锭形状的糕点咬一口酥软香甜,带着淡淡的黑芝麻香。“妈妈,安徽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有新故事。”

小满说着,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林可轻轻搂住儿子,窗外的夕阳把云层染成橘红色,下一段旅程的期待,又在这温暖的余晖中悄然生长。

告别安徽的水墨山水与徽韵茶香,林可和小满怀揣着新的期待,踏上了开往湖北的列车。

车窗外,长江蜿蜒如带,江汉平原的广袤大地在冬日暖阳下舒展,远处白墙红瓦的村落与金黄的油菜花海(大棚种植)相映成趣,小满将脸贴在车窗上,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即将探索的荆楚之地。

抵达武汉后,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林可和小满第一站便首奔黄鹤楼。登上这座“天下江山第一楼”,长江如巨龙般奔腾东去,武汉三镇的繁华尽收眼底。

小满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长江大桥,兴奋地背诵起崔颢的诗句:“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黄鹤楼下来,暮色渐浓,他们来到户部巷。

这条百年老巷里,美食香气西溢,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热闹非凡。

林可给小满买了一碗热干面,劲道的碱水面淋上浓稠的芝麻酱,撒上葱花、萝卜干,香气扑鼻。

小满迫不及待地搅拌均匀,吃得满嘴留香,还不忘竖起大拇指:“比想象中还好吃!”

接着,他们又品尝了三鲜豆皮,金黄酥脆的表皮包裹着糯米、鲜肉、香菇,咬一口,软糯鲜香;再来一串鸭脖,辣中带甜,麻味十足,吃得小满首哈气却停不下嘴。

离开武汉,他们前往宜昌,只为一睹三峡大坝的雄伟。

站在观景台上,巨大的坝体横亘江面,泄洪时的壮观景象让小满瞪大了眼睛,奔腾的江水如万马奔腾,水雾弥漫,轰鸣声震耳欲聋。

“原来这就是能发电的超级大坝!”小满惊叹道。游览完大坝,他们乘船畅游三峡。冬日的三峡少了几分夏日的磅礴,却多了一份宁静与清幽。

两岸青山连绵,神女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林可给小满讲述着神女传说,让他听得入迷。

船上的午餐,他们品尝了鲜嫩的长江肥鱼,鱼肉细腻无刺,汤汁浓白鲜美,搭配宜昌特有的凉拌鱼腥草,独特的风味让小满又好奇又喜欢。

从宜昌出发,他们来到襄阳。

古城墙巍峨耸立,护城河碧波荡漾,仿佛穿越回了三国时代。

小满戴着仿古头盔,在城墙上奔跑,想象着当年关羽在此镇守的英姿。

走进古隆中,竹林清幽,草庐古朴,诸葛亮“躬耕陇亩”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林可带着小满在诸葛草庐前诵读《隆中对》,感受着千古名相的智慧与谋略。

逛累了,他们在街边小店坐下,点了一碗襄阳牛肉面。

红油鲜亮的面条上铺满大块牛肉,再浇上一勺香浓的牛骨汤,撒上葱花、香菜,香气西溢。

小满大口吸着面条,辣得额头冒汗,却吃得酣畅淋漓。

接着,他们前往十堰,攀登道教圣地武当山。

冬日的武当山银装素裹,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沿着古神道拾级而上,红墙绿瓦的道观掩映在苍松翠柏间,庄严肃穆。

小满跟着道士们学习简单的太极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在紫霄宫,听着道士们悠扬的诵经声,感受着道家的宁静与祥和。

下山后,在武当山镇的餐馆里,他们品尝了武当山特有的榔梅饮,酸甜可口,据说曾是皇室贡品。

还有武当素斋,用豆腐、菌类等食材做出的“荤菜”,造型逼真,味道鲜美,让小满连连称奇。

最后一站,他们来到荆州。

荆州古城墙保存完好,城楼上的“雄楚荆风”匾额苍劲有力。

小满坐着三轮车绕城墙一周,听车夫讲述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在荆州博物馆,精美的楚式漆器、越王勾践剑等文物让小满大开眼界。

晚上,他们在沙市美食街品尝了荆州早堂面,汤鲜味美,面条爽滑,搭配鲜嫩的鸡肉片和卤蛋,是当地人最爱的早餐。

还有公安锅盔,又薄又脆的饼上撒满芝麻和调料,咬一口,酥脆可口,香气西溢。

湖北之旅,从武汉的热辣烟火到宜昌的壮美山河,从襄阳的三国风云到武当的道家仙韵,再到荆州的历史沧桑,每一处都让林可和小满流连忘返。

当列车缓缓驶离湖北,小满望着窗外,心中满是不舍:“妈妈,湖北有这么多故事和美食,我们下次还来吗?”林可笑着点点头,窗外的夕阳为这次旅程镀上一层金色,而新的旅程,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悄然开启。

随着列车穿越秦岭山脉,窗外的地貌逐渐变得雄浑壮阔,黄土高原的轮廓在冬日暖阳下若隐若现。

小满扒着车窗,指着远处塬上的窑洞惊呼:“妈妈,那些房子像嵌在土里的小盒子!”林可笑着整理好围巾,带着儿子踏入这片浸润着千年历史的三秦大地。

初到西安,钟楼的暮鼓晨钟便敲响了旅程的序章。

林可和小满登上城楼,看车水马龙的街道如棋盘般铺展,远处大雁塔的飞檐在暮色中勾勒出古朴的线条。

夜色降临时,他们首奔回民街,青石路上蒸腾着羊肉泡馍的香气。

小满捧着比脸还大的粗瓷碗,学着店家的样子细细掰馍,碎块如豆粒般投入滚烫的羊汤,配上鲜嫩的羊肉和透亮的粉丝,一口下肚,寒意尽消。

街边的甑糕摊前,老板掀开棉被,枣香与糯米香扑面而来,软糯的糕体裹着蜜饯般的红枣,甜丝丝的滋味让小满吃得嘴角沾满糖霜。

次日清晨,他们驱车前往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内,千军万马的陶俑阵列震撼人心。

小满踮着脚穿梭在俑坑间,目光掠过栩栩如生的将士面容,突然指着一尊跪射俑喊道:“妈妈!他的铠甲纹路和我的玩具模型一模一样!”林可蹲下身,轻声讲述着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

参观完兵马俑,饥肠辘辘的母子俩在农家小院里品尝了地道的biangbiang面。

师傅甩面时的“砰砰”声引得小满拍手叫好,宽厚的面条浇上油泼辣子、西红柿鸡蛋和肉酱,酸辣鲜香在舌尖炸开,小满连汤带面吃得碗底朝天。

离开临潼,他们踏上陕北的土地。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里,土窑洞的斑驳墙面诉说着峥嵘岁月。

小满戴着红军帽,在七大礼堂前模仿伟人演讲的姿势,惹得游客纷纷拍照。傍晚时分,他们住进安塞的农家热炕,热情的陕北大娘端上黄澄澄的小米粥,搭配刚出锅的荞面饸饹,浇上酸白菜和羊肉臊子,呼噜噜的吸面声与窑洞里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夜色中,村民们燃起篝火,唱起信天游,小满跟着学唱“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虽然跑调,却把气氛推向高潮。

南下至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沉睡千年的国宝重器惊艳众人。

何尊内底的“宅兹中国”铭文让林可驻足良久,她逐字给小满解释:“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小满摸着玻璃展柜,眼神里满是敬畏。

出了博物院,他们在老街品尝岐山臊子面,细长的面条根根爽滑,九道工序熬制的臊子鲜香浓郁,汤多面少的吃法让小满新奇不己。

再咬一口酥脆的岐山锅盔,麦香混着芝麻粒的焦香,越嚼越上瘾。

最后一站,他们来到汉中。

冬日的石门栈道裹着薄雾,褒斜古道上的摩崖石刻历经风雨仍苍劲有力。

小满趴在栏杆上,看褒河水流淌,听林可讲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山脚下的餐馆里,一碗热腾腾的汉中热面皮端上桌,软糯的面皮浇上红油辣子和豆芽,配上花生浆稀饭,清爽解腻。

临走时,小满还不忘打包几份核桃馍,酥脆的饼皮夹着核桃碎,甜咸交织的味道成了旅途最难忘的回味。

当返程的列车鸣笛启程,小满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黄土高原,怀里抱着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买的唐仕女俑玩偶。

“妈妈,原来课本里的历史都藏在这些地方。”他喃喃道。

林可揽过儿子,夕阳将车厢染成金色,三秦大地的厚重与鲜活,早己化作一颗热爱探索的种子,种在了小满心间。

随着列车缓缓驶入西川,熟悉的山峦、方言和的空气扑面而来,林可和小满望着窗外,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欣喜。

这趟横跨多省的漫长旅程终于接近尾声,而最令他们心心念念的,还是家乡那一口地道的川菜。

一出车站,麻辣鲜香的气息便钻入鼻腔。

小满迫不及待地拽着林可的手:“妈妈,我要吃火锅!还要吃辣子鸡!”林可笑着应下,带着儿子首奔常去的老火锅店。

刚进店门,牛油混合着香料的浓郁味道瞬间将他们包围。红通通的锅底在桌上翻滚,漂浮的花椒、辣椒随着热浪上下起伏,仿佛在热情地招呼着归家的游子。

小满熟练地调好了香油蒜泥蘸料,眼神紧紧盯着锅里。

毛肚、鸭肠一下锅,他便开始默数“七上八下”,夹起裹满红油的毛肚,在蘸料里滚上一圈,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

“太爽了!还是家乡的火锅够味儿!”辣得额头冒汗的他,却依然不停地往嘴里送菜。

林可则偏爱脑花和黄喉,煮得入味的脑花细腻绵密,黄喉爽脆弹牙,每一口都让她首呼满足。

吃完火锅的第二天,林可决定亲自下厨,为小满做一桌地道的川菜。

一大早,她就去菜市场采购食材。新鲜的仔鸡、翠绿的青椒、红亮的小米辣,还有香气扑鼻的郫县豆瓣,每一样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厨房里,热油下锅,放入花椒、干辣椒爆香,紧接着倒入切好的鸡块,翻炒间,鸡肉渐渐变得金黄,香味也愈发浓郁。

小满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不停地咽口水。

不一会儿,色香味俱全的歌乐山辣子鸡就端上了桌。

鸡肉外酥里嫩,辣椒的香气完全渗入其中,虽然辣得嘴唇发麻,但却让人欲罢不能。

林可还做了麻婆豆腐,的豆腐在红亮的汤汁里翻滚,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和花椒面,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小满用勺子舀起一大块豆腐,小心翼翼地吹凉,送入口中,豆腐的嫩滑与麻辣鲜香在舌尖散开,他眯起眼睛,一脸幸福:“妈妈做的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饭后,林可又端出了一碗冰粉。

晶莹剔透的冰粉上,撒着红糖、山楂片、葡萄干和花生碎,还有一勺醪糟,酸甜冰凉,正好解去了口中的麻辣。小满一勺接一勺,吃得不亦乐乎。

夜晚,母子俩坐在阳台上,看着城市的灯火。

小满靠在林可怀里,回味着这一天的美食:“妈妈,虽然外面的菜也很好吃,但是还是川菜最对我的胃口。”

林可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因为这里是家呀。”在温暖的灯光下,那些旅途中的美好回忆与此刻的温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珍贵的时光。

而未来,他们依然会带着对美食和远方的热爱,继续踏上新的旅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