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人性天书后传
绝密人性天书后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绝密人性天书后传 > 第141章 牛马们绝对听不懂的 3个职场真相

第141章 牛马们绝对听不懂的 3个职场真相

加入书架
书名:
绝密人性天书后传
作者:
成事之道
本章字数:
5328
更新时间:
2025-06-22

职场上有很多事情领导是不可能跟你首说的,你所能看到的只是能给你看的;凡是你看不到的,都是不想让你知道的。

但很多时候正是你看不到的东西,才决定着你能在职场上走多远、爬多高。

今天我们就借着《大明王朝 1566》来和大家分享那些职场上你看不到的真相,早一天听懂,就早一天脱离牛马的行列。

一、不惜代价,那你就是代价

大部分职场人在工作中应该都听过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

一听到这句话,很多职场人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向前冲,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底线,规矩,更别提什么规章制度了。

只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不惜代价”的人究竟是你,还是你的领导?

当你不惜代价去完成任务的时候,你的领导是否也会把你当成代价牺牲掉呢?

所以,这第一个真相便是当领导告诉你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候,你对领导来说就己经是潜在的代价了。

就比如书中的杭州知府马宁远。

当时严党为了弥补国库亏空,决定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

但坏就坏在严党竟然想借着推行国策之名,行兼并土地之实。

百姓们也不傻,自然不愿意平白无故地就把好好的稻田改成桑田。

眼看政策推行不利,以严世蕃为首的严党头目们,竟然想出了毁堤淹田这种损招。

但这种注定摆不上台面的事自然也需要有一个执行人才行,而杭州知府马宁远便成了严党看中的人。

在浙江布政使郑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的劝说下,马宁远接下了这桩一旦败露注定性命不保的差使。

在毁堤之前,郑泌昌是怎么跟马宁远说的呢?

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

但最后呢?

堤毁了,田淹了,马宁远也被当成替罪羊推到了刑场上。

虽说马宁远也是为了恩师胡宗宪,但终归还是被郑、何二人给忽悠了。

他以为不惜代价把事干成,就能帮胡宗宪解围,帮朝廷解围,可事到临头,谁又来给他解围呢?

记住,职场上需要的从来都不是热血,而是理智。

因为在利益的天平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微不足道的砝码,随时会被轻易舍弃。

当你真的不计代价的时候,你就己经站到了天平的一端。

你怎么敢保证自己就一定能战胜对面站着的规章制度呢?

而要想避免成为他人野心与欲望的牺牲品,除了理智,还是理智。

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领导会跟你说什么呢?

我猜肯定是要你顾全大局。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领导让你顾全大局的时候,是不是代表你本来就没有在领导的“大局”里。

所谓的顾全大局,只不过是因为你的利益跟领导的“大局”利益相比本来就不值一提。

那这样的“大局”又是谁的大局呢?

如果你不在大局里面,最后牺牲掉了你的个人利益成全了大局,那你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就比如海瑞。

毁堤淹田连同浙江的贪墨案事发之后,作为清流安插在浙江的一枚钉子,海瑞被安排审讯郑泌昌、何茂才两个贪官。

但无论是毁堤淹田还是浙江的贪墨一案,始终都牵涉到宫里,牵涉到嘉靖。

无论怎么审,只要审下去就会打嘉靖的脸。

这时候,所有人都劝海瑞要顾全大局,不能置嘉靖的脸面于不顾。

上到内阁、司礼监,下到巡抚赵贞吉,知府谭纶纷纷给海瑞施加压力,希望海瑞适可而止。

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能在嘉靖那里交差吗,为了手里的那点权力吗?

可这些东西跟海瑞可没关系。

他看到的是,浙江百姓在这场政策推行中所受的苦难,看到的是背后官商勾结的黑暗,更看到了嘉靖皇帝的挥霍无度。

而海瑞也是清醒地意识到,他所在意的东西不在所谓的“大局”里。

所以他没有因为要顾全上级所定义的“大局”,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百姓的利益。

最后在多方博弈之下,终于还是杀了郑、何两人,虽说海瑞没有完全达成彻查此案的目标,但最后也不至于无功而返。

职场上复杂的从来都不是事,而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

更何况还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搅在一起的时候,那可真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

但老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混职场不就是混一个名利,不图名,不图利,还来混什么职场?

要是自己的利益随随便便就可以被牺牲,那自己也太不值钱了吧。

凡是说为你好的,其实都是为他好。

职场就是个名利场,没有人会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

单就这个道理而言,那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到了哪里都一样。

如果有人对你说,他这么做都是为你好,那你就一定要小心了,一般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他纯粹就是在骗你,另一种可能是,为你好只是为他自己好的附赠品而己。

但无论是哪种可能,最后的真相都是为他自己好。

就比如,海瑞在上了那道千古第一疏《治安疏》之后。

当时的海瑞被调到京城任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在看过了百姓疾苦之后,终于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

于是他便选择在嘉靖乔迁万寿宫的时候,以上贺表的名义上了一道《治安疏》。

这道疏里面列举了嘉靖的种种不当之处,可谓是把嘉靖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对此,嘉靖的愤怒可想而知,一怒之下便把海瑞下了大狱。

非但如此,嘉靖还下令满朝官员都要写奏疏来驳斥海瑞,给海瑞定罪,从而杀之以解心头之恨,挽回自己的面子。

但海瑞非但不认罪,还舌战群儒一一驳斥了各级官员的诘问。

之后司礼监的石公公,便奉着嘉靖的旨意来试探海瑞,话里话外都是为了海瑞好,让海瑞自己先认个错。

并且搬出来在海瑞一案中受到牵连的黄锦和王用汲,向海瑞保证只要他认罪,这些被冤枉的人就有救。

而且承诺只要海瑞认罪,嘉靖就不会杀他,还能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但石公公真的是为了海瑞好吗?

是,但也不是。

说到底石公公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海瑞好,而是为了嘉靖好。

只要海瑞认了罪,那就顾全了嘉靖的脸面,最大的受益者无疑还是嘉靖。

海瑞也早就看透了这些道道,最终在和嘉靖“中门对狙”之后,把嘉靖气得当场吐了血。

可最后,嘉靖也没杀海瑞,非但没杀,还因为海瑞的这道疏,彻底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殡天之前还为百姓做了那么几件好事。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还是那句话,职场上永远别指望有人会为了成全别人而牺牲自己。

所有的为你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终归是为他们自己好。

你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第一,不要上了别人的当,被人卖了还替别人数钱;

第二,哪怕对方是为他们自己好,你也要在这中间分杯羹。

混职场,心就不能太善,尤其是中国式职场,被欺负的永远是心善的人。

不要以为你身边的同事和领导都是好人,在利益面前,什么样的关系都经不起考验。

如果有,只能说明利益还不够

多点理智,少点热血;多点自私,少点大度;

多点揣摩,少点首白,职场这条路才能走的更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