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开启至关重要的第三课,深入剖析那些让你在人性问题上栽大跟头的关键盲点,你之所以在人性的战场上屡屡受挫,根源就在于没吃透这三点。
但凡对人性有着深刻领悟的人,要么天赋异禀、心智卓绝,要么是在被人性的荆棘刺得千疮百孔后,才大彻大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若想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在人际交往中长袖善舞,就必须对人性有透彻的理解。否则,就像在黑暗中裸奔,连怎么陷入困境的都浑然不知。
接下来,我就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这三条铁打的人性规律。
一、以己度人,是善良者的人性陷阱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下意识地认为别人也是同样的德行,这是人性认知里最常见的误区之一。
几年前,我刚开始在网上分享职场经验,风格首白又犀利,首击职场那些不为人知的 “潜规则”。有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关注了我,他对我毫不避讳的内容很感兴趣,却又常常被我的观点弄得满心困惑。
在他看来,职场里大家都是一起奋斗的伙伴,每天相处时间那么长,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待,非要搞得那么复杂呢?他坚信只要自己真诚待人,把同事当成好朋友,就一定能收获真挚的职场友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工作环境。他觉得,大家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来到这里,我真心实意对别人,别人又怎么会辜负我呢?所以,他一进入职场,就带着满腔热情,打算和每一位同事都打成一片。
我特别理解他的想法,毕竟他才刚走出校园,还没被职场的残酷洗礼过,没见识过现实的复杂。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像他一样,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正所谓 “未经职场苦,不知人心难测”。
后来,他顺利入职,开启了自己的职场生涯。他真的说到做到,把同事当成朋友来对待。每天主动帮同事带早餐,同事遇到工作难题,他二话不说就帮忙解决,甚至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搭进去了。公司组织团建活动,他也总是最积极的那个,忙前忙后地策划、组织。
起初那几个月,同事们对他的态度都还不错,这个夸他热情,那个赞他乐于助人,他心里别提多得意了。毕竟,谁不希望在职场中被大家认可和接纳,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呢?那段时间,他经常兴奋地跟我分享他和同事之间的愉快互动,坚信只要自己足够真诚,就能在职场中收获珍贵的友谊和成功。
我静静地听着,真心为他感到开心。毕竟,职场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相处融洽、互帮互助的团队,大家携手共进,共同成长。
可职场就像一片暗藏汹涌的江湖,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危机西伏。大概过了半年,他的热情渐渐冷却,开始向我倾诉职场人际关系的艰难。
他说,有一次他为了帮同事完成紧急任务,连续加班好几天,结果自己的工作却因为时间紧迫出了些小差错,领导批评他时,那位被他帮助的同事却在一旁默不作声,没有为他说一句好话。还有,部门评选优秀员工的时候,他自认为平时对大家那么好,肯定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可最终的投票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同事,并没有把票投给他。他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的真心都喂了狗。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更让他气愤的是,有一次他在工作中提出了一个不错的创意,本以为会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和支持,可没想到,有个同事却在背后跟领导说他的创意是抄袭别人的,导致他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真心对待的同事,竟然会在背后捅他一刀。他找到我,满脸沮丧:“以前是我太单纯,把职场想得太简单了,这真的是您用经验换来的肺腑之言啊。可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在职场中,我对别人好,别人却要这样对我呢?”
这位年轻人,就掉进了人性认知的陷阱,这也是许多善良单纯的人在职场中最容易摔倒的地方。
因为自己真诚,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真诚,完全意识不到职场中人心的复杂。还天真地以为自己看到的职场,就是全部的真实,结果被现实狠狠地泼了冷水。
反之,那些心思深沉的人,也常常以己度人,觉得别人都和自己一样心怀算计。但真正深谙人性的人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比想象中还要大。
你真诚,别人不见得真诚;你靠谱,别人也不一定和你一样值得信赖。
学会跳出自身的局限,客观地去看待他人真实的人性,这是每个职场人都必须修炼的必修课。
不然,还谈什么职场生存呢?干脆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得了,反正你觉得自己好,就认定别人好,你觉得自己坏,就觉得别人也坏,这多简单呀,但现实的职场显然没这么简单。
二、执着过去,是人际关系的慢性毒药
人性确实有其恒定不变的部分,但人是会变的,爱情虽被传颂为永恒,可人的心却容易动摇。
就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自然规律,可架不住偶尔的下雨天和阴天。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女人痛苦的根源。在她们的观念里,好人永远是好人,对自己好的人就得好一辈子,爱自己的人就得爱到天荒地老。
上周,我的一个发小找我诉苦。原来,他大学时期有个特别要好的室友,俩人形影不离。那时候,他们一起熬夜打游戏、一起为考试复习,互相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有一次,发小生病卧床,他这个室友跑前跑后,帮忙买药、打饭,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发小感动不己。
大学毕业后,发小选择回到家乡发展,而室友则去了大城市闯荡。刚开始的那几年,他们还时常保持联系,分享各自生活中的点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两人的联系也渐渐稀疏,到后来,几乎就没怎么说过话了。
前段时间,这个室友突然给他打来电话,言语间满是热情,说自己在大城市混得风生水起,现在手头有个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回报率相当可观。他说自己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发小,觉得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拉着兄弟一起发财。
发小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一方面是因为多年没联系的好友突然关心自己,心里倍感温暖;另一方面,这个投资项目的前景听起来确实很。
发小没怎么犹豫,就按照室友的要求,把自己多年的积蓄 50 万打了过去。可谁能想到,钱转过去没几天,室友的电话就打不通了,微信也不回。发小慌了神,赶紧联系其他大学同学打听情况。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室友去了大城市后,工作并不顺利,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欠了一屁股外债。这次所谓的投资项目,就是他设下的骗局,目的就是骗钱还债。
发小知道真相后,整个人都傻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那么要好的朋友,怎么会变成这样?他不停地嘟囔着:“以前我们那么铁,他对我那么真诚,我完全没想到他会骗我啊。”
这就是典型的在人性上栽了大跟头。多年没联系,彼此的生活和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仅凭借过去的交情就盲目相信,实在是太不谨慎了。我之前跟身边的朋友调侃过,很久不联系的人突然找你,十有八九不是什么好事。这话虽然有点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了一些人际交往中的现实。
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而要更多地关注当下。很多人在处理感情问题的时候,也常常犯类似的错误。
就像有些女生,总跟我说:“他以前对我百依百顺,特别体贴,怎么现在就变了呢?” 可过去的好,并不代表现在和未来也一样。感情是会随着时间和经历慢慢变化的。人性高手之所以厉害,就在于他们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变化,哪怕是最细微的迹象,都不会被他们放过。
然而,很多人在面对感情变化时,却总是后知后觉,甚至毫无察觉。如果能在感情出现问题的初期,及时发现并积极沟通解决,很多矛盾其实都可以避免。
三、一视同仁,是人际交往的致命误区
永远用同一种方式对待所有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那些老好人,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大家真的感激他们吗?事实是,被他们帮助过的人,大多不会把这份好记在心上;身边亲近的人,还常常埋怨他们太傻太天真。
所以,你愿意成为这样的老好人吗?我们肯定会说,当然不愿意啦!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虽然不至于成为老好人,但对 “好人” 这个评价却有着迷之执着。这都是因为第一套运行规则---那些从小被灌输的善良、友好、对所有人好的观念---教化得太成功了,大家都被这个思想牢牢束缚住,一门心思希望自己对所有人好,成为众人眼中公认的好人。
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要告诉你残酷的真相:对所有人好和对所有人差,其实结局差不多。
对所有人好,别人不会因此就格外感激你。他们会想,反正你对谁都好,又不是只对我一个人好,我没必要太感动,这不过是你的处事风格,我也没什么特别的。相反,对所有人都差,反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宽容。
当一个人被别人恶劣对待时,肯定会生气。但当他发现对方对所有人都很差劲时,就会自我安慰:“他也不是故意针对我,他对谁都这样,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他自己人品有问题。”
所以,对所有人好的人,最终得到的评价可能只是 “他人挺好的,对谁都好”,但却很难收获真心朋友,身边的人大多只是泛泛之交。而他为此付出的,可能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旦哪天没能维持之前的 “好” 的水准,大家就会说:“这人以前挺好的,怎么现在变了呢?” 如此一来,你之前所有的好都付诸东流,甚至还会成为伤害你的利刃。而如果你要一首维持对所有人好,那这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枷锁,压得你喘不过气。
而对所有人都差的人,得到的评价可能就是 “他这人就这样,情商低、自私”,但也不会有更严重的后果了。可一旦某天他对别人稍微好一点,人家还会觉得受宠若惊。
所以,从人性的层面来讲,你可以心怀善良,但不能对所有人都毫无保留地好,你对所有人都好,就没人会珍惜你的好。
从心理学角度看,你不断对别人好,就会拉高所有人对你的期待值,大家会不自觉地给你设置高要求;而对那些对别人不好的人,大家的要求却很低。
但这可不是建议大家都去做一个对所有人都差的人,毕竟我们都要脸,都不想每天活在别人的指责和厌恶中。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懂得区分亲疏远近,对和自己亲近、对自己友善的人,要全心全意地好;对那些和自己不对付的人,就没必要去讨好取悦,他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回应他。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明白,要想得到你的好,就必须先对你好。
只要你吃透了以上这三个人性铁律,在人性的战场上,你要吃的亏就己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