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的 “墨韵斋” 在夜色里像块沉默的砚台,木质牌匾上的金字被岁月磨得发暗,却在月光下透着温润的光。沈清辞跟着谢景行翻墙而入时,檐角的铁马发出极轻的叮当声,惊得院角的夜猫 “喵” 地一声蹿上槐树。
“掌柜的在里间。” 谢景行压低声音,推开虚掩的后门。铺面里弥漫着松烟墨与陈旧纸张的气息,几盏油灯在长案上跳动,照亮墙上悬挂的字画 —— 其中一幅《寒江独钓图》,笔触竟与沈清辞父亲的风格如出一辙。
里间的门 “吱呀” 开了,走出个穿藏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鬓角己染霜色,看见他们腰间的玉符,手中的狼毫笔 “啪嗒” 掉在砚台里,墨汁溅了满案:“是…… 是沈姑娘?”
“晚辈沈清辞,见过周先生。” 沈清辞认出他是父亲门生周砚,当年常来家中探讨字画,“家父常提先生的‘铁线篆’冠绝京城。”
周砚的眼眶瞬间红了,颤抖着握住她的手:“先生…… 先生若知你还活着,定会安息。” 他抹了把泪,引他们进内室,“快坐,外面都是太子的人,搜得紧。”
内室的书柜后藏着暗门,里面竟是间雅致的密室,墙上挂满了沈御史的手稿。谢景行刚坐下,就剧烈地咳嗽起来,背上的伤口又渗出血迹。周砚见状,立刻从药箱里取出金疮药:“这是当年先生留下的‘玉露膏’,专治刀剑伤。”
沈清辞接过药膏,指尖触到瓷瓶冰凉的釉面,忽然想起小时候看父亲给周砚包扎伤口的场景 —— 那时周砚为了保护父亲的手稿,被刺客砍中手臂,也是用的这种药膏。时光仿佛在这间密室里凝固,连空气中的墨香都与记忆重合。
“镇国公被抓后,太子党羽更加猖狂。” 周砚往茶盏里添着热水,声音压得极低,“方才收到消息,他们明日午时不仅要登基,还要在午门处斩镇国公,以儆效尤。”
谢景行的手猛地攥紧茶杯,青瓷杯在他掌心发出细微的裂痕:“斩立决?他连伪造的罪名都懒得编了?”
“太子急着坐稳皇位。” 周砚叹了口气,从书柜深处抽出个紫檀木盒,“先生当年预料到有今日,留下了这个,说若沈家有难,便交给沈氏后人。”
木盒打开的瞬间,沈清辞倒抽一口冷气。里面是册《皇亲录》,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皇室宗亲的生辰八字,其中太子的生辰旁,父亲用朱砂画了个极小的 “换” 字,旁边还粘着半片干枯的莲瓣 —— 与谢景行母亲遗物中的莲瓣能拼合成完整的一朵。
“这是……” 沈清辞的指尖颤抖着抚过那个 “换” 字。
“先生说,太子的生辰是假的。” 周砚的声音带着后怕,“当年皇后生产时,恰逢镇国公之女同日降生,他怀疑皇后用自己的女儿换了皇子,这半片莲瓣,是先生从当年接生的稳婆那里得来的,说另半片在谢夫人手中。”
谢景行突然想起母亲梳妆匣里的莲瓣,那时只当是普通的书签,如今想来,竟是如此重要的证物。他看向沈清辞,眼底的震惊渐渐化为笃定:“这就是太子急于灭口的原因 —— 他不仅身世造假,还是女子!”
这个真相像道惊雷,在密室里炸得人头晕目眩。沈清辞扶住桌沿才站稳,忽然明白父亲为何会被诬陷 —— 他发现了足以颠覆皇室的秘密。
就在这时,铺面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夹杂着卫率的呵斥:“开门!搜查逆党!”
周砚脸色骤变:“他们怎么会找到这里?” 他迅速将《皇亲录》塞进沈清辞怀里,指着密室角落的暗道,“从这里走,能通到北城的琉璃厂,那里有莲卫接应!”
谢景行拔剑护在暗道口,沈清辞却按住他的手:“周先生怎么办?”
“我自有办法应付。” 周砚将他们往暗道里推,自己则抓起案上的墨锭,在宣纸上疾书,“快走!午时之前,一定要将证据交到礼部尚书手中,他是镇国公的门生,定会设法拖延登基大典!”
暗门关上的刹那,沈清辞听见铺面的门被撞开,周砚的声音带着镇定响起:“诸位官爷深夜查铺,可有公文?”
暗道里漆黑潮湿,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与脚步声。谢景行的手始终护在沈清辞身前,防止她撞上石壁。走到中段时,他忽然停下,借着玉符的微光看向她:“怕吗?”
沈清辞摇摇头,握紧怀中的《皇亲录》:“有父亲的遗愿,有你的陪伴,不怕。” 她顿了顿,踮起脚尖,轻轻替他拂去肩头的灰尘,“只是委屈你了,本是战功赫赫的靖王,却要和我一起钻暗道。”
谢景行低低地笑了,笑声在狭小的暗道里回荡,带着奇异的暖意:“能与你并肩,钻暗道又何妨?” 他忽然握住她的手,十指相扣,“等这事了了,我陪你重开回春堂,你坐堂行医,我替你劈柴挑水。”
沈清辞的脸颊在微光中泛起红晕,刚要说话,前方突然传来光亮,隐约有人声。两人对视一眼,加快脚步走出暗道,发现竟置身于一家灯笼铺的后院,几个穿粗布衣的汉子正往灯笼上糊莲纹纸 —— 是莲卫的暗号。
“二位可算来了!” 为首的汉子认出他们,递过两盏莲灯,“周先生那边传来消息,说证据己到手,让我们护着二位去礼部尚书府。”
灯笼的光晕在雪地上投下晃动的圆,沈清辞望着谢景行被灯光映亮的侧脸,忽然觉得那些颠沛流离、生死考验都有了意义。她知道,明日午时的皇城将是龙潭虎穴,但只要手中握着真相,身边有他,便敢闯一闯。
而此刻的墨韵斋里,周砚被卫率按在地上,嘴角淌着血,却死死护着案上那张未写完的字 —— 纸上是沈御史的笔迹:“莲生淤泥,其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