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疑惑之后,随即摇摇头,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一方面他并没有规定八股文如何如何,另一方面,视频中也并没有批判八股文,是以朱元璋也就没有当回事。
只是看到明朝末年的各种问题之后。
自己代入李自成的身份,觉得李自成既然走到那一步,身边也必定有高人看到制度的弊端。
于是也遣人开始记录李自成所订下的各种制度!
……
“三月,李自成改巡抚为节度使,布政司为通会,兵备道为防御使,知府为府尹,知州为州牧知县为县令。"
“四月,大顺礼府开科取士出题“天下归人也,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录武十名,送吏府选用,又示“各省直乡试侯旨定期即于中秋举行”。”
“军法上,李自成制定了三条最严格的军法。第一条是前者返顾,后者杀之。第二条是有一马像行列者斩之,马腾入田苗者斩之。第三条是民盗一鸡者死。”
“战争期间,李自成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
“由于流动作战,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执行,但这些政策的本质,却同封建王朝的繁重盘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手工业铸造上,李自成的军队采矿之后,也曾就地冶炼,提取铅、银。”
“在商业上,李自成在经济上剥夺明朝官府和富人的财物,号召农民起来进行“割富”斗争,平均赋役负担,平买平卖,公平交易。"
“李自成在经济上剥夺明朝官府和富人的财物,号召农民起来进行“割富”斗争,平均赋役负担,平买平卖,公平交易。"
“而李自成颁布的均田免赋也完全不同于地主阶级的所谓“均平”思想。”
“这个制度的发展,是起义的前期和中期,起义农民要求劫富济贫和争取平等生存权利,所展现出来的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
“发展到后来,成为直接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赋役的思想。"
“这意味着当时的农民已经意识到,农民贫困的根源,就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土地兼并,并且以此为方针,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如果这一套真的施行下去取消了地主阶级,也就意味着,在清朝这个最后一个王朝结束后也不需要斗地主,不需要进行土地改革!"
“根据当时留在京城教堂内的传教士汤若望,在《生活回忆录》中记载。"
“大顺军刚进城,有过局部盲目的屠杀行为,汤若望等人因此把教堂大门紧闭。”
“但屠杀旋即被农民军领导人所制止,教堂的门也重新打开,一些农民军走进去,好奇地看着里面陌生的一切,没有发生任何唐突行为。"
虽然打进京城的李自成,有追赃助饷,追赃七千万两等过激行为。
"但作为一名新朝代的统治者这四十二天的表现,不但不能说腐化,甚至放在华夏历史上,也是可以评优的。"
"然而,为什么接下来的李自成,会命运陡然下坠?"甚至落得迅速败光基业?"
"实事求是说,李自成这四十二天当中,虽然做了很多必要的事情,但最紧要的事,他却没有做好。”
“第一件事,就是理顺内部关系。”
“李自成攻占京城之时,虽然号称百万大军,但是在攻克京城的过程当中,也可以说是兵不血刃。"
“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也没有什么关键战役,与其说是农民军强,不如说是大明丧失民心,腐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