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这个姑娘配你正合适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割地赔款,弄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滇沛流离,革命党遍及全国,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有志之士加入革命党,掀起革命浪潮。
江南水山,古色古香,小桥流水,风景如画,玉溶镇偏居水乡一角,出入小镇都要坐船从河中经过,周家是小镇首富,世代种植花木营生,祖上还挣得了朝廷贡奉,十分荣耀,传到佑兴这代,正遇上朝廷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周家贡奉的花木,宫里两年没打赏了,佑兴托人打听方知宫里亏空了,入不敷出,为了生计只能另谋出路了。
这晚佑兴无心吃饭,其妻沈氏煮了莲子羹送去书房:“老爷,又为花木的事儿心烦了,刚才你晚饭也不没吃,我给你送碗莲子羮来,趁想吃吧。”“拿走吧,我吃不下去,宫里送去的花木都是最名贵的品种,最小一棵都值一千多两银子呢,现在府中还有银子么?”正自心烦,妻子来送莲子羮,佑兴说了实话问了一句。
“昨天我去库房看过,只有?两箱铜钱了,还是前几天农庄送来的田租,再过两个月,家中仆妇丫环家丁小厮的月钱都付不出来了,实在不行拿我的嫁妆折便了应付一阵子好了。"听佑兴这么问,沈氏说出实话,“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少平和方家二姑娘的婚事儿要操办,少了五六千两银子成不了事儿,还有娘还有三个月是六十寿辰,也要五六千两银子呢,满打满算一万二,这笔银子上哪儿挪去,梦瑶婆家虽然开钱庄,这事儿也不好跟亲家房齿啊,难啊,等娘寿辰过了又要过年了,前几年苏兄劝我另谋出路,我还不信,说他是操心的命,如今却是我操心了,少安成天忙些什么,人影也不见?”听了妻子提议,佑兴说家中大事儿问起儿子。
“他想做菜,两个多月了,我拿了对手镯给他,他去当铺当了一千两银子,开了家酒楼,名字就叫飘香楼,多半是亏本了,我也见不着他的面,他今年十七了,我寻思着给他保一门亲事儿,有个媳妇儿管着他才有长进,我娘家妹子嫁去袁家,袁家二房有个闺女今年十七了,配安儿刚刚好,老爷要乐意结这门亲我就找人替安儿提亲去…”听丈夫问起儿子,沈氏一笑说了儿子的事儿。
袁家是买米的吧,他家米行遍及全省,袁世兄多年经营,铺面连京里也有了,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儿,做亲家嘛我看还是苏几要强些,苏纪秀庄天下闻名,他的名号苏世贤和绣芝无人能及,他家两个女儿,一个嫁给知府大人公子一个待字闺中,苏公子更是进士及第,过些日子一上任,合府荣耀,无人能及,二姑娘更有江南才女的名号,又学了绣艺,我想和苏久结亲,有绣艺伴身也饿不着不里,袁家姑娘就配二房少明好了,他是二房独子,少明今年也是十七,小了少安半岁也是好姻缘了。"听妻子说起儿子的婚事儿,佑兴表了态喝连子羮,听了丈夫表态沈氏不言语了,盘算着如何行事儿。